第二百八十六章 铁山与皮岛[第1页/共2页]
崇祯的神采重新变得和缓,点头道:“嗯,东江每年破钞的赋税可很多,这几年没拉出去打过仗,倒是内哄不含混。”
王承恩有些游移地说:“皇爷,寺人不得干政,奴婢对军国大事指手画脚,是不是有违祖训?”
他等候地看着温体仁,问道:“本兵的定见,长卿如何看?”
他环顾摆布,此次只召了温体仁和张凤翼两人,没有其他大臣能够扣问了。合法他筹办开口将此事托付朝构和议,听听更多大臣的观点之时,余光扫到了一旁的王承恩,心中一动。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大臣们各有各的小九九,很难说他们的说法完整出自公心,只要这些天子家奴没有二心,不管才气如何,起码充足虔诚,无妨听听这个伴伴的定见,说不定能开导思路也不必然。
崇祯有些绝望,首辅和兵部尚书都直接或直接否定了捷报中的建议,莫非这个假想真的不成行?本身筹算借助陈雨之力有一番作为的设法就只能放弃,抱残守缺、碌碌有为,永久只能被动的等着鞑子来攻?
崇祯重重地拍了一下案几,大声说:“伴伴真知灼见,说得太有事理了。一个要破钞大量粮饷,并且数年没有打过硬仗;另一个粮饷根基能够自给自足,并且已经证了然本身的战力,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崇祯无所谓地说:“朕只是多听听几小我的定见,又不是让你拿主张。再说了,这是朕的寝宫,又不是皇极殿(俗称金銮殿)的大朝会,不碍事的。对不对,两位爱卿?”最后一句话倒是对温体仁和张凤翼说的。
他正色道:“卫所屯田自给自足是一大上风,不能让陈雨扬短避长,就按他的建议,在铁山设置卫所,不另设营兵。”
崇祯坐回椅子上,说道:“制定在铁山设置卫所的计划,交朝会廷议商定。别的,陈雨立下大功,等命其将首级送交兵部勘验无误后,要重重犒赏,如何赐赏,本兵可有建议?”
“至于卫所军是否必然就比营兵差呢?奴婢倒是以为,天下各处卫所的确腐败,但不包含陈同知的部下。此次能够接连击败鞑子两股雄师,绝非幸运,足以证明这支卫所军的气力。”王承恩阐发,“陈同知旗下既有陆师,又有范围不小的海军,可陆路推动,也可水路奔袭,一有不对还能够从水路遁走,进退自如,毫不是鞑子等闲就能对付的。最首要的是,陈同知既能够禁海缉私,又能够屯田,粮饷根基能够自给自足,无需皇爷破钞太多赋税,能帮着省下大笔开支,这一点不能忽视。”
崇祯问:“本兵为何这么说,事理安在?”
“铁山紧邻皮岛,二者位置相差无几,如果要管束鞑子,何不调拨赋税给近在迟尺的东江镇,让新任总兵尚可喜效仿当年毛文龙北上奔袭,管束鞑子?”张凤翼好不轻易找到一个能够阐扬的话题,侃侃而谈,“卫所腐败已久,将不知兵、兵不能战,哪及得上营兵?再说,铁山在陆上,紧邻鸭绿江,随时能够被鞑子渡江进犯,而皮岛孤悬外洋,鞑子不善水战,能够安枕无忧。当年毛文龙也曾在铁山屯田,却被鞑子击败,不得已退至皮岛,前车之鉴,不成不防。”
“既然如此,那奴婢就大胆说几句上不得台面的话,仅供皇爷和首辅、本兵参考。”王承恩构造了一下言辞,然后说,“韬略甚么的,奴婢不懂。但是奴婢晓得,自从毛文龙被袁督师处斩以后,东江镇一日不如一日,除了徒费粮饷,近些年来无寸功遮羞。尚可喜这位新任总兵奴婢不熟,但可否代替毛文龙当年的职位,连合其他将领冒着风险上陆奔袭鞑子火线,还很难说。以是然重振东江镇管束鞑子的设法要想实现不是件轻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