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双赢[第2页/共2页]
门口亲随禀报:“军门,御马监高公公到。”
“做得好,现在从速归去。”
盘算主张后,陈雨坦诚相告:“下官不敢坦白军门,救下这些夷人并非打抱不平,而是为了铸炮。”
威海卫的驻地在城南一座寺庙里。这座寺庙范围不大,地处位置比较偏僻,香火也不旺,和尚也就寥寥几个,作为军队临时驻扎的处所倒是个不错的挑选,如果不是威海卫的军户们立下了不小的功绩,加上陈雨又与朱大典拉上了干系,这处所还轮不到他们来住。
陆若汉答复:“我们是接管雇佣来到登州的,现在店主已经落空了自在,我们已经没法实施任务,以是筹办返回澳门,另餬口计。只是战乱方才结束,很难找到合适的船出海,如果将军能给赐与我们帮忙,让我们乘船到福建一带,然后再搭南下的商船回澳门,我们将感激不尽……”
“竟然就这么悄悄放过?”张繁华有些可惜。
“就算有点闲钱,对于大炮来讲也是杯水车薪……”朱大典迷惑地望着他,“银子的事前放一边,奉告我你必然要铸炮的来由。”
“嘿嘿,这不是看不惯他那放肆的模样嘛。”张繁华笑嘻嘻地说,“那些夷人临时安设在我们驻扎的处所,不敢放在街上乱跑,怕被祖大弼的人遇见了找茬。”
陈雨也很欢畅,获得了山东、登莱两大巡抚的支撑,不但能够公开铸炮,在资本方面也会有很多便当,这是个共赢的局面。固然以他目前的官职和实际节制的地盘、人数,大炮是超前的配置,并不是必须品,但是未雨绸缪是很有需求的,尽早把握铸炮的技术,培养呼应的人才,打造一个铸炮、用炮的技术体系,将来需求的时候,就能立即锻造数量浩繁的大炮、拉出充足数量的炮兵,并且不必受制于人。
“铸炮?”朱大典有些错愕,“你可晓得一门大炮要几千两银子?孙初阳在登州运营几年,在兵部、户部多次化缘,才攒下了这么点家底,你一个卫所的百户,饭都吃不饱吧,竟然想要铸炮?”
陈雨摸索着说:“给朝廷献炮也轮不到下官如许的知名小卒,还得不到多少实惠。要不,铸出的炮,先送几门给军门,拱卫济南城?”
“尊敬的陈将军,明天多亏了你,不然我们会遭受甚么卑劣的对待,完整不敢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