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首相》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第1页/共3页]

张四维健步迈下台阶,回身大声道:“诸公,本部堂就关涉大计事,宣布于众。”他清了清嗓子,道,“今次大计,不袭故套。吏部建有簿册,上至高阁老,下至主事,皆留意查访,对各官操守、政绩及官声,均有记录。故不再像以往,只凭上官考语定等次。抚按特别论劾要罢斥者,也能够留;抚按特地保举要晋升者,也能够去。要而言之,鼎新有三。”他伸出食指,“其一,不循常数。”说着,拿出一份邸报,“这里刊有高阁老《公考查以励众职疏》,曰:‘数十年来,每遇考查,惩汰官员,必参照上年之数,袭为常故。其数既足,虽有不肖者,故置非论;其数不敷,虽无不肖者,强索以充,可谓谬矣。自今以始,果不肖者多,无妨多去;果不肖者少,无妨少去,惟求至当,不得仍袭常故。’”张四维抖了都邸报,“本部堂只是择其要者,详细实施体例,不再赘述。此疏关乎吏制者甚大,诸公当细阅之。”

“喔呀,这招短长!”有人赞叹道,“如此,天下事皆在高阁老目中矣!”

“高新郑其人,满眼都是积弊,满口都是改制,只要对他的口味就好了。”霸道行指导说。他是文坛魁首王世贞的老友,心机并不在政务上。去岁王世贞在太原任山西按察使,霸道行以探父病为由,竟私行回太原,与他欢聚。王世贞对高拱恨之入骨,霸道行受此影响,对高拱也没有好感,提到高拱,老是语带调侃。

曹大埜身材矮小,却有一双大而机警的眼睛,目光永久是游移的,仿佛每时每刻都在揣摩着甚么。他刚到阳曲上任,四川布政使霸道行恰好为母守制在籍,曹大埜前去拜见,霸道行指导他说,知县按部就班升迁,做到封疆大吏实属不易;若被甄拔为科道,封疆大吏、京堂就不在话下了,而从知县里甄拔科道,是国朝常例。曹大埜即以此作为既定目标,经心设想。他知霸道行在阳曲乃头号缙绅,是以过年过节,都会到王家拜访,奉上厚礼;平时王家有事相托,他无不关照,深得霸道行的欢心,对他夸奖不已。阳曲缙绅惟霸道行马首是瞻,如此一来,曹大埜的官声就在本地传开了。可他把余钱都花在本县缙绅身上,却对知府并藩、臬两台少有办理,而大计按例是凭藩臬考语并上官面陈定品级去留的,曹大埜心中忐忑,忽闻大计不再凭上官考语定等次,他自是暗喜。只是若考语与吏部所把握的景象不符,要鞠问面质,曹大埜内心没底,便仓猝刺探四川布政使霸道行的住处。

世人都被张四维的话震惊了,谁也想不到此番大计与往昔竟有如此大的改革。张四维转过脸去,考功司郎中穆文熙会心,向侍从一摆脑袋,一名侍从拎着一个布袋走上前去。张四维一摆手,侍从抓起布袋,“哗啦”一声,满袋文稿散落一片。

斯须,火光中,烧成灰状的纸片乱舞了一阵,归于沉寂。

“其三,”张四维还是伸出食指,“漂亮容错,不摘细过,免塞改过之路。”说着,又接过穆文熙递过的邸报,“这里有高阁老《复科道官条陈考查事件疏》,此中说到:‘隐细之过不必指责,诖误于前、悛改于后,无玷官箴,尚堪建立者,酌量保全’。这是鼓励各级官员要敢作为、有担负。非为私利,革积弊,改旧俗,破常套,即便有失误,改正就好。”

“谁敢?不当真陈述怕都会亏损,焉敢不交卷!”有人群情说。

出崇文门十里,就是都城赫赫驰名的报国寺了。此寺宽广通俗,僧舍整齐,百官入觐者,多借居于此。今次大计,朝觐各官,按例也在报国寺借居。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