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副凯旋将帅的神情[第2页/共3页]
“高先生说的是!”皇上以赞美的腔调道。
“皇上,臣观兵部侍郎与他部一样,也设二员。近年既称边关多事,而官则如旧,乃至于巡阅边事,要临时抽调他官,或遇边方总督员缺,也常常临时以他官调任。补于东又缺于西,且道途悠远,动经岁时不得履任,门庭告急之事,无报酬御。臣愚,诚中夜以思,宜于兵部添设侍郎二员,或在部协理部务,或巡阅边务,或遇边方总督员缺,即敏捷以一人往,可朝发夕至。因其出入中外,经历既深,凡兵事与边关险隘、虏情缓急、将领贤否、士马强弱,皆巳晓畅谙熟,方略素定,遇有尚书员缺,即以其资深者补之。”
高拱笑着说:“我知叔大有人选,且知人选为谁。”说着,他伸出食指往茶盏里悄悄一沾,顺手在几案上写下了一个名字。
百官在“嗡嗡”声中散去,刑科给事中舒化义愤填膺地说:“他一上来就事情祖制,我要上本!”
“陈其学老成慎重,只知袭故套,不敢越雷池一步,合适存翁的胃口。”张居正苦笑说。隆庆二年因石州沦陷,宣大总督王之诰回籍听勘,徐阶发起起用陈其学接任。
“微臣亦作如是观!”兵科都给事中温纯出列道。
“蓟辽总督谭纶、宣大总督王崇古,”高拱对劲地说着,“北边两要地,督抚得人,三边总督,就照叔大说的,用王之诰!”
“有事他自会到朝房找我。”高拱自大地说,一摆脑袋,“走!”
“一部两侍郎,乃祖制,岂可擅变!”温纯大声抗议道。
皇上坐直身子,款款道:“兵事至重,人才可贵,必博求预蓄,乃可济用。高先生处画周悉,具见为国忠猷,都依拟行!”说完,做起家状,鸿胪寺赞礼官一看,忙高唱一声:“散朝——”
高拱看出来了,皇上不肯他与科道争论,遂持续陈奏:“臣又思之,养才虽足以备用,然奖惩不明,何故尽人力?体恤不周,何故尽民气?故臣又拟奖惩办法多少,倶载于疏中,不再渎扰圣听。”他又躬身一揖,“臣受皇上眷任,誓图报称,见得边事废弛,必须得人乃可振起,而用人不得其道如此,若今不为之改制革新,恐因循愈久愈难清算,故特为我皇长进言,以济目前之急;预为储养,以备他日之用。安攘之计,或莫先于此。伏望圣明裁断,不堪幸甚!”
皇上佯装没有听到,欢畅地说:“嗯,高先生说的是,如此,则兵事得人,边务有济!”
“方逢时乃玄翁同年,居正同亲,便于相同。”张居正笑道。
“兵部侍郎例由会推,谷中虚可作人选。”高拱定夺道。
“高先生奏来!”皇上抖擞起精力,大声道。
兵科都给事中温纯一晃拳头:“他大权在握,你不想干了?走着瞧就是了。”
“喔,不知兴化会不会调集到中堂议事?”张居正迟疑道。
“玄翁所言,居正极附和!”张居正道,他抬眼看了看高拱,仿佛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
“叔大有甚话,说嘛!”高拱催促道。
张居正看了一眼,笑了起来,道:“哈哈哈,玄翁知我。恰是王之诰。他是居正的亲家,但内举不避亲,王之诰做三边总督,合适。”
张居正道:“玄翁可谓远虑。”
皇上正专注地传闻,被二人打断,不由皱眉,见高拱神采阴沉下来,欲回嘴,便伸手摆了摆,拦住他,问:“高先生刚才所说时出时入,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