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首相》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第1页/共3页]

世人沉默点头。又走了几步,李邦珍和缓了语气,笑着说:“诸位也很劳累,本院心中稀有,放心做事就是了!”

“那边的绅民早有防备,倒是没有出性命。”张梦鲤禀报导,一脸烦躁地站在轿前,等候巡抚叮咛。

“玄翁所说自是正理。”魏学曾道,“李邦珍固有巴结奉迎之嫌,不过此人守廉,也是可贵,不让他管理一省就是了。操江巡抚恰好空缺,可把他调去,相互颜面上也过得去。”

李邦珍“哦”了一声,仿佛是宽谅张知府早退之意,斯须方反应过来,问:“死人没有?”

恃爱取布腹心,惟照亮,幸甚!

李邦珍轻叹一声,远远地对世人道:“本院有急事,这就回会城。”说着,疾步往前走,待肩舆一到,便登轿而去。

世人一向跟在李邦珍身后,并未看到他的神采,不知产生了甚么大事,只感觉抚台有些变态,又见他竟独自登轿而去,更是大感惊奇,面面相觑。

“本院没有记错的话,考城地濒黄河,屡遭水患,县城已前后迁过六次,且都是县令筹办,对否?”李邦珍问。

高拱沉吟半晌,道:“也罢!”又叮嘱张四维、魏学曾,“唯有官修实政,民方能得实惠!记着,用人,要紧紧掌控一个‘实’字!”

国朝巡抚,并无牢固品级,端看加衔。李邦珍加都察院佥都御史衔,正四品,尚不及从三品的藩台为高,官服补子绣云雁,只不过有都察院职衔,为宪职,可节制一省文武。巡抚最好的前程是晋升六部侍郎,正三品,官服补子绣孔雀。李邦珍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做过科道,巡按福建时,正值倭患最烈,与戚继光一道,督战剿倭,以军功直升京堂,外放河南巡抚。他为官廉洁,官声颇佳。可任巡抚已然三年考满,却仍然没有升迁,而魏学曾、朱大器这些比他晚一科的进士已然官居侍郎,让李邦珍甚为歆羡。时下高拱手握铨叙大权,而他又在河南任职,若不籍此良机一举而上,同年、乡党,必讥其陈腐不谙为官办事之道,那他在宦海,就真的没有颜面了。他刚履任时,高拱就赋长诗为赠,可惜当时未加意与之交友,现在只能觉得新郑筑城来调换高拱的赏识。这自是李邦珍心目中的甲等大事,也是一件急事。

“玄翁,李邦珍官声不错,为新郑筑城也是美意,撤换他,他会佩服吗?”张四维劝止道。

查志立苦笑一声:“明府筑城是功,抚台、道台筑城,或许就是过啦!”

查志立仓猝畴昔,李邦珍把高拱的书牍递给他。

查志立悟出,李邦珍是顾忌在部属面前有失颜面,点头道:“如许好,如许好!”

正说着,不远处一台肩舆急仓促赶来,到了近前就要落轿,李邦珍沉着脸大声说:“已然晚了,快赶路吧!”

张梦鲤却还是落了轿,大步跨到李邦珍轿前,见礼毕,抹了把额头上的汗,道:“禀抚台,下吏刚起轿,考城知县呈来急文,说县城被大水淹没!”

李邦珍沉吟半晌,道:“还是归去再传檄来为好。”

“喔!”李邦珍并未转头,道,“请查大参移步。”

都城里,因筑城一事,高拱也是满腹怨气。

“喔!是玄翁的!”李邦珍道。他向世人扫视了一眼,查志立忙使了个眼色,世人一起走开了。李邦珍这才拆展开读:

李邦珍两眼发直,内心翻江倒海,一时进退失据,不知何好。

“喔,没、没甚么,等候抚台的公文吧。”查志立支吾道,“抚台俄然感觉为一县筑城,惊扰邻境之民不当,成心使之散去。”他上前拉住匡铎的袍袖,“明府,筑城之事,恐要明府一力承担了。此事,万不成半途而废啊!”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