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第3页/共3页]
写到“海运”二字,他迟疑了一下,心想,梁梦龙力主海运,就不直接和他说这个了,让他本身悟吧!遂重新写了一遍,这才封交书办送出。
刘体乾、朱衡皆沉吟不语。
世人见高拱如此说话,都不敢再言。
“通海运,治河便可安闲而做。”高拱回应道。
张居正欣然若失,仓猝转向殷世儋的朝房,叫着他的字道:“正甫年兄,元翁成心通海运,年兄同意吗?”
“照梁梦龙这么说,还要河运做甚?”殷世儋嘲笑道,“他说的看似头头是道,就是健忘了霸道——禁海祖制!海运公例海禁驰,这就是变相破祖制!”
“海禁一驰,他日更有可忧者。”张居正感喟道。
“内阁便是二比一,朝臣中反对者当更多,为保护国策祖制计,当反对之!”殷世儋道。
公素衔弘略,久屈而伸,督漕重担,特为圣主登用。盖艰大之事,
“有人说的好!”殷世儋道,“漕运,国之命脉,把漕粮这一国之命脉置于庞大的风险中,未免太莽撞!”
“内阁三臣,二人反对,一人支撑。”殷世儋接言道。
“不唯设施可得补葺整备!”高拱抚掌道,“国朝将士,素惮于海,若行海运,必多造海船,护航的将士,又因之习于海战,海防必无忧矣!要梁梦龙上紧奏来!”说着,提笔给梁梦龙回书:
“去,叫户部尚书刘体乾、工部尚书朱衡到内阁来!”高拱回身叮咛书办。
人回,冗不能宣,统惟心亮。
“此公就喜标新创新!”殷世儋忿忿不高山说,“通海运,必驰海禁,国策废矣!”
“玄翁,此事体大,还是付诸廷议为好。”张居正建言道。
“快看,梁梦龙写来的。”张四维、魏学曾刚进直房,高拱就笑容满面地把一封书牍递给张四维。
高拱未做理睬,持续说:“新任漕运总督王宗沐也有疏,言海运一事,虑者担忧风波,自淮安而东,海中多岛屿,能够避风,计无便于此者。既然梁梦龙、王宗沐都这么有掌控,又亲身试行过,另有甚可迟疑不决的?”
张居副本对王宗沐出任漕运总督大不觉得然,更让他不满的是,高拱仿佛不再像往昔那样,用人的事与他事前商讨,内心存着一股怨气,却又不肯透露,强忍着建言道:“潘季驯有挽黄入淮之法,似可一试。”
“玄翁,行海运之事,阻力甚大,不成轻举。”张四维担忧地说。
“嗯,这倒是有见地!”魏学曾赞叹道,“时下本地一带设防,年久失修,若不加补葺,恐有后顾之忧。行海运,趁便又能整饬海防,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