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刀疤脸[第3页/共3页]
“大叔,如此好收成,一年辛苦也值得,安息半晌吧,过来饮些净水”,仲逸现在还真把本身当作县衙的“知县老爷”了,这架式像模像样。
“刀疤哥,就是这里,我亲眼看到他们把箱子抬出来的,错不了”,黑衣人附耳向一个满脸刀疤的男人说道。
言毕,一人个身影上前在门前那把大锁上捣鼓一会,半晌后竟排闼而入,其纯熟程度如同仆人在好天白白天一样收支自如。世人进院后,留的最后两个黑影立于大门摆布盯哨,如同衙门差役缉盗捕贼般干脆利落。
这便是仲逸此次出行的第一站,作为一个“问路人”,他只能说这么多,不然会被别人当作另有所图了。
仲逸看的隔壁这家住户倒是砖石相间、高墙大院,从与王大扳谈中得知,隔壁这家人也姓王,世代经商,家中有些积储,在县城中也有一家铺子,只是常日里与村中人来往甚少,彼其间也不甚体味。
仲逸立即收回双拳,却看到他二人已在人群间,只是双手已反绑于身后,一脸的狼狈之相。
一片落叶一声秋,一粒稻谷一年劳,比拟义中村,仲逸更多的影象还是来自凌云山,固然那边不需为黍麦谷米而愁,但秋收辛苦而作的事理他倒是深有体味。
……
士农工商,视万般皆下品的读书人自发高人一等,但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农户也自有他们的一片六合。劝课农桑民为本,朝廷大计起于县,如此说来,樊文予此次安排并未不当。
罗氏兄弟在县衙当差多年,走南闯北所遇之人天然是五花八门,精通情面油滑,熟谙本地风土情面,而这些对于仲逸来讲最大的好处莫过于他们很快便找到一家情愿“收留”他们过夜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