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因后果(上)[第2页/共2页]
徐阶成熟了,不跟严嵩顶牛了,仿佛一心一意的等严嵩老死。这看起来没甚么不对,毕竟严嵩已经七十三了,人过七十古来稀,何况是宰相呢,要当宰相起码不能老胡涂不是。
事情是这个酱紫滴。李默,清流的代表人物之一,之前一向是徐阶冲到前面的,但是自从徐阶当前次辅以后,为官越来越老道,也越来越哑忍,身上愤青的弊端一点都不见了,当然,这实在也不失为是一种成熟。
比较成心机的是,一来这小我做过兵部主事,因为弹劾仇鸾被贬,现在仇鸾被陆炳给办了,陆炳亲身办的案子如何能够是小案子,直接给定了个谋反。这时候因为弹劾仇鸾被贬的杨继盛一下子就成了红人儿,瞧瞧人家,多有先见之明,多么忠君爱国,多么不畏权贵啊,虽说没有官复原职,他但大师都感觉这是迟早的事,乃至这就是一颗政治明星啊。
而杨继盛弹劾的内容也非常高超,其别人弹劾严嵩,都是贪污和不作为。这也是究竟,嘉靖也晓得,他本身虽说不如何上朝,但向来是说一不二的独裁,也是永乐今后明朝权威最重的天子,他全部有主意,有才气,做事情的首辅干啥?给本身找不痛快,跟本身掰手腕么?
别的一条潜法则:礼部尚书必入内阁,吏部尚书必不入内阁。
杨继盛挑选的机会很巧,他上书的时候是正月二十三。要晓得,正月十五之前,朝廷是放假的。正月十五以后,天子要依例给大臣们拜个年啥的,另有一大堆礼节的东西,归正挺庞大的,等这一大套整完,根基上就得正月二十开外了。
这话实在是有些冤枉严嵩的,这严嵩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嘉靖的木偶,嘉靖大帝这‘大帝’两个字可不是说着玩儿的。但即便如此,嘉靖内心也多少受影响啊,这严嵩首辅十几年,本身也不如何上朝,万一这严嵩真的揽权呢?
杨继盛的这个折子绝对是炸弹级别的,能够说,如果没有杨继盛的这个折子,严嵩就不会被称作明朝第一奸臣。公道来讲,严嵩即便不是个好官,但也没坏到这个份儿上,拿他跟蔡京比拟,也确切有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