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清规戒律[第1页/共3页]
庆元是个和尚,为何购买一座宅子在尼姑庵中间?这还真的让朱高煦忍不住想入非非,他想到的是一句话: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朱高煦沉吟半晌,便道:“我要先挑个见面的处所,后天庆元大师再来一趟何如?”
“恐怕不可,李施主口风很紧。”庆元道。
和尚目不斜视,目光避开车上的女子,对朱高煦说道:“我们是见过的,钟施主可记得?”
朱高煦将图递给郑和:“解缆罢!”
宅邸在鸡笼山,能够只是因为鸡笼山和玄奘寺离得近,便别离在承平门表里罢了;并且这处所的宅子比别处僻静,耳目没那么多、人没那么杂。
“请庆元大师上车说话。”朱高煦顿时认定此人身份不假。
……就在这时,朱高煦俄然瞥见鸡鸣寺西边的小门开了,有人提着两个桶走出来。他顿时稍稍后退了一步。
郑和等人抱拳领命,便下楼去了。朱高煦还是坐在这楼阁上,此地在山坡上,居高临下能看得更远。
朱高煦点头道:“我四舅也是家父的人,在南下之前,我却不晓得。”
小尼扑倒在地上,顿时转过甚去。前面那尼姑抬起手,指着地上的小尼,仿佛在骂着甚么。
这时朱高煦问道:“家父说,京师有人联络过李公,不是庆元大师办的此事罢?”
庆元走进厅堂,便道:“钟公子先见李施主还是陈施主?何时见?”
朱高煦在马车上等着,没等多久,郑和便带着一个和尚过来了。朱高煦瞅了和尚一眼,顿时有种似曾了解的感受,看着那和尚渐渐走到马车中间,朱高煦才俄然想起来:建文元年春季,世子在京师府邸中毒,跟着四舅徐增寿来看望世子的和尚,就是此人!
但这是错觉,若这庆元是个假和尚,不顾清规戒律,也没需求找尼姑……太祖出于人丁的考虑,规定女子四十以下不能削发为尼。
过得一会儿,庆元又道:“施主在鸡笼山南边通衢上,等着贫僧,稍后见面……”他翻开车帘望了一眼,“先泊车,贫僧与施主分头进承平门。”
庆元也点点头,然后从怀里摸出一把钥匙递过来,朱高煦接了,冷静地揣进怀里。
过得一会儿,朱高煦便感觉有点奇特……固然看不清那秃顶尼姑的长相,但在阳光下,能看出她的皮肤很白,春秋并不大。遵循太祖公布的那条法律,大明朝此时的尼姑庵里,确切很难见着年青的尼姑,何况在天子脚下的尼姑庵?
朱高煦听罢稍稍放心,便与他一起走到那二层楼阁跟前,韦达试了几下,翻开了房门。内里一股灰尘和腐木的味儿顿时铺面而来,明显这处所好久没人住了。
“那尼姑长得不错哩。”杜千蕊的声音俄然道。
他一开口便是官话,武将转头见马车中间的士卒点头,立即挥手道:“从速走,前面人多。”
朱高煦点头道:“庆元大师慢行。”
鸡笼山不高,在山脚下就能瞥见药师塔了。他们沿着一条通衢向西北走了一阵,便见有一片修建,此中一条街满是卖香烛纸钱的铺面,明显是冲着鸡鸣寺的香客买卖来的。庆元在车上简朴地说着“左”、“往前”等词,马车和骑马的人穿过那条很多铺面的街道,转到了一条清幽的巷子。
宅子确切浅显,也不大,便是一个小院子、一排砖瓦房,墙壁刷了白灰,东边有一栋二层的楼阁。鸡鸣寺的木鱼声也模糊可闻,处所倒是非常僻静安宁。
……他们进了外城,并未去内城门,却绕道至内城北面的承平门四周,到了玄奘寺。
朱高煦依言先从马车里哈腰走出来,又回身扶杜千蕊下车。立即有士卒用缨枪挑开了帘子,探头到车里瞧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