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2页/共2页]
这会儿毕懋康貌似也有点摸不着脑筋,那镇静中较着带着一丝茫然。
张斌看着那老头的背影,不由猎奇道:“孟侯兄,你如何晓得这老者是个花丛熟行?”
毕懋康闻言,难堪的笑了笑,随后,一拍张斌的肩膀,笑骂道:“你觉得都跟你一样,不解风情啊,别傻站着了,走,我们去婢女楼。”
张斌闻言,赶紧报歉道:“哎呀,抱愧抱愧,小弟不知嫂子已经......。”
毕懋康闻言,不由点头感喟道:“唉,实在不幸,当年我也曾有幸一睹马四娘的画作,真是一代才女啊,可惜,可惜。”
说罢,便掉头走入人群中。
那老头余怒未消道:“谁说不是呢,那王稚登的确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一进大楼,一个巨大的大堂便闪现在面前,那面积,起码有几百平。
前行不久,毕懋康抢先转入一座大院中,只见一进的绣楼上挂着一块牌匾,红红的三个大字,恰是婢女楼。
明末是一个青楼文明流行的期间,不管是繁华的都城,还是偏僻的县城,都能看到青楼的身影,他们就像当代的酒吧、茶座一样到处可见。
毕懋康熟门熟路的道:“雅座吧。”
本来是如许,毕懋康应当是对本身的婚姻相称的不对劲,以是才会沉迷青楼,看模样也是个不幸之人啊。
此时,张斌已经跟着毕懋康走进旧院的围墙中,在绣楼林立的街道上缓缓前行,至于张差等人,则被他打发去了茶肆,武定桥两边也是茶肆林立,每处都有半人高的阑珊围出的院子,专为赶车骑马的侍从歇脚而设。
还好,毕懋康并没有有希冀张斌这个“愣头青”,他大抵扫了一眼四周,随即便疾走到一名五十来岁的文士跟前拱手道:“这位兄台有礼了,不知现下这旧院中哪家绣楼最好。”
那老头抚了抚稀少的长须,点头晃脑道:“兄台怕是十多年没来过了吧,自从那马家的马湘兰香消玉损今后,幽兰馆里那些娘儿便走了一大半,这会儿红牌都没几个了,大不如前,大不如前啊。”
张斌摸了摸后脑勺,非常无辜的跟了上去,不是他不解风情,实在是家中已有三个娇滴滴的大美人,他那里另有兴趣去逛窑子啊!
那老头赶紧拱手行礼道:“客气了,客气了。”
说罢,带头大步往前走去。
闻着醉人的暗香,看着两边雕栏画槛的绣楼,张斌心中不免有些严峻,他倒不是惊骇面对青楼女子,首要他曾在毕懋康面前吹嘘他来过这里,究竟上他之前听都没传闻过这到处所,如果毕懋康问起这里头的环境,他怕是一句都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