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辰》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龙颜一怒重振威11[第1页/共3页]

魏忠贤提及这件事,是用商讨的语气,和崇祯切磋着。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满朝文武,道:“各位臣工,朕即位以来,辽北隐患国事吃紧。先帝在位时,另有能臣武将禁止努尔哈赤,缔造了辽弘远捷,镇守辽疆守我大明国土不容侵犯。然,先帝驾崩后,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辽东又开端发兵肇事,诡计南下侵入中原,扰我大明江山。今,江南灾情甚烦朕心,朕惶恐皇太极趁我大明军心不稳,趁虚而入。辽东战事一日不平,朕的江山一日不安。各位臣工,谁愿担负此任,镇守辽东,守我大明国土!”

满朝文武都在看魏忠贤的眼色,貌似施凤来的奏请也是对付了事。魏忠贤本日看起来,像是不体贴国度大事,一言不发站在群臣之首。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群情纷繁,却也无人站出,自告奋勇担负此任。

毕竟是当了兵部尚书还不到一年,祖大寿在这个位子上,根底没有扎稳,是个临时工,他的顶头下属,说换人就换人,不需求来由的。

而现在,熹宗驾崩,崇祯做了天子。想当年,熹宗听了魏忠贤的谗言,弃袁崇焕不消。不代表,崇祯的设法和熹宗一样,也要听信魏忠贤的谗言,弃袁崇焕不消。

满朝文武见崇祯发话,事关国度大事,江山社稷,作为臣子岂敢坐视不睬。臣与臣之间,端倪传情,察言观色,似要达成分歧,才敢发话。

崇祯见朝臣无人搭话,只好忍气吞声地盯着魏忠贤,道:“魏忠贤,说说你的观点。”

倘若魏忠贤执意要求崇祯果断不消袁崇焕,就会适得其反,特招崇祯恶感。毕竟,宫中遇刺,崇祯还在记恨魏忠贤想要侵犯他。

大臣们都保举祖大寿去辽北,镇守辽东阻击皇太极,到了这个份上,祖大寿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主动请缨,道:“皇上,臣愿往,担负此任。”

“各位臣工,平身吧。”

祖大寿当了兵部尚书还不到一年,是从云南被调返来的。兵部尚书是朝中二品大员,掌管军事。祖大寿想不明白,魏忠贤为何盯着他,要把他从兵部尚书的职位上拉下来,调任辽北。

崇祯对袁崇焕还是比较了解的,凡是被魏忠贤打压过的人,崇祯都会信赖是朝中忠臣。但是,崇祯还没来得及开口,又有大臣站出。

“臣领旨,谢皇上隆恩。”

这就是天子的哀思,朝中没有亲信大臣,他的喜、他的怒、他的悲、他的伤,只能埋在内心,一小我静下心来渐渐咀嚼。君和臣,偶然候就是合作干系。

既然祖大寿都主动请缨了,崇祯也没甚么可说的了,借坡下驴道:“好,朕允了。宣朕旨意,本日起,任祖大寿为震辽总兵,统领辽东军务,阻击皇太极,不得有误!”

“吾皇贤明,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

终究,内阁宰辅施凤来接受不了压力,主动站出,启奏道:“皇上,先帝在位时,曾任震辽将军袁崇焕镇守辽北,三次阻击努尔哈赤,导致努尔哈赤兵败身亡,两年内气数折尽,不敢犯我大明国土。现现在,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卷土重来,企图谋反,臣发起规复袁崇焕震辽将军一职,本日前去辽东,主持战事。”

太和殿上,崇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寺人王承恩正式伴君入朝,对着殿外的朝臣,高呼道:“吉时已到,百官上朝!”

跟着寺人王承恩尖着嗓子一声呼喊,殿外的朝臣,文官以施凤来为首,武将由兵部尚书祖大寿领头,分为两排,齐步上阵迈进太和殿。

此人是左都御史崔呈秀,是魏忠贤的翅膀亲信,奏曰道:“启禀皇上,先帝在位时,袁崇焕有谋反之心,被削职。现在,辽东战事又起,启用被先帝削职的将领,臣担忧将士们不平,恳请皇上三思!”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