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龙颜一怒重振威9[第2页/共3页]
崇祯心想这些,就会唉声感喟。算啦,正所谓千军易得,名将难求。清官,比名将还要难求。一个朝代,能够出很多名将,却出不了清官。因为当官的,利欲熏心,在权贵与好处的引诱下,即便清如水,也有把持不住的那一天。
一个好字说出口,崇祯终究欣喜地笑了。看了一夜的折子,要数宋统殷的折子,最令人欣喜。在这灾害面前,官员们一个个推辞任务不管百姓的死活,唯有任光弼乃爱民如子的清官也。不但破了沈千万的案子,还能压服沈千万捐献五十万两银子,解了永安一方百姓受灾的窘境。
崇祯不悦,道:“朕说了,想要一小我待着,不要烦朕。”
“皇上息怒!”两个侍女,跪在地上,捡起折子。清算好折子,又把折子放回原处。
两个侍女见皇上起火了,只好作罢,向皇上请了安,接着辞职。
崇祯歇了半晌,这些折子就没有一件让他顺心的。做天子,也有做天子的苦。做一个不想妄图吃苦、思欲极淫的天子,除了理政,再也没有别的爱好。恰好理政,却不能顺他的心,好些让人痛苦。
崇祯又不是傻子,贰内心清楚得很,这背后必定有人拆台。除了魏忠贤,满朝文武谁还会有天大的胆量,竟敢擅自截留朝廷奏折,坦白灾情不报。不幸那曹思诚做了魏忠贤的替死鬼,崇祯也没有体例。回想魏忠贤当着他的面,治曹思诚的极刑,满朝文武一呼百应,崇祯就晓得,现在还不能挑了然和魏忠贤对着干。魏忠贤在朝中的权势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崇祯刚登上皇位根底不安稳,又有平王朱由晟、湘王朱由栩窥视皇位。崇祯先要稳住魏忠贤,在朝中多多种植亲信大臣。比及力量足以对抗,崇祯便能够抓住魏忠贤的把柄,宣布他的罪过,将他打入死牢。
如许的臣子,如许的大明,崇祯又有甚么体例,能够挽救呢!不在他的位置上,谁又能体味贰心中的痛苦。
这些都是崇祯早已想好的战略,临时还不能对外流露。因为朝中的大臣,除了任光弼,谁也不能信赖。现在,只能老诚恳实地审批奏折,把天子本分事情做好,等候机会。
有了张瑞普立下的军令状,崇祯总算了了灾情这一严峻芥蒂。就在曹思诚被打入死牢,崇祯正视处所灾情的那一刻,那些朝中百官,以施凤来为首,第一时候通报了各地有关灾情描述的折子。
偌大的乾清宫,只剩下崇祯一人,站在这“正大光亮”的金匾之下,交来回回地闲逛。朝中大臣一个个以魏忠贤马首是瞻,处所官员一个个逼迫百姓,大明的江山,何时才气出一个深受万民恋慕的清官、忠臣。
崇祯昂首看看殿外的夜色,灯火透明处,风儿扭捏着婆娑,落在台阶上的影子,斑斑点点。毕竟,夜深人静,换岗的侍卫换了一批又一批。
崇祯发愤做个好天子,先从爱民如子这一步做起。幸亏各地灾情发明得及时,崇祯第一时候撤了曹思诚的职,任内阁学士张瑞普兼任户部尚书。张瑞普是内阁次辅,职位仅低于首辅施凤来。现在,张瑞普兼任户部尚书,能够说他现在的官职,比施凤来还要高。
唐王李世民活着时,管理朝政,曾对那些处以极刑的赃官贪吏说,民以食为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义是,你们这些赃官贪吏,汲取民脂民膏,害得天下百姓吃不饱饭。百姓吃不饱饭,就会造反,这都是被你们逼得。每当想起这些,崇祯就会胆战心惊,服膺前朝灭亡前车之鉴,一心效仿三皇五帝善待天下万民,不敢有半点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