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2页/共3页]
镇子里一片狼籍,除了位于中心的城隍庙以外,其他的房屋几近都被烧毁了,只留下被熏得乌黑的残垣断壁。这都是几天前一股路过的后金马队的佳构,他们没有攻陷紧闭城门的良乡城,就将位于东门外的镇子劫掠一空,临走前放了一把火,将其付之一炬,若非那城隍庙是用青砖筑成,又与四周的房屋隔着一大块空位,隔开了火焰,只怕也不能幸免。
“好咧!“杜国英应了一声,正说话间人群中俄然传来一声怒喝:”我们千里迢迢过来舍命打东虏,就给我们吃这玩意?“
“将主,那马但是总兵大人赐给你的――“
“欠饷也就罢了,从戎的连口糜子都吃不上,反了!“
“对,归去!“
在杜如虎的多年积威之下,兵士们没有说话,但杜如虎还是感遭到世民气中的不满情感,他很清楚本身现在必须做点甚么,不然很能够会引发一场兵变。
“锵!“一个兵士拔出了腰刀:”娘的,勤王勤王,几千里路赶过来连口糜子都不给吃,我们回陕西去!“
杜如虎回到庙里,解下身上的盔甲,方才吃了几口饭,就听到外间人声鼎沸,方才站起家就看到十几个兵士冲了出去,一旁亲兵头子赶快大声喝道:“行辕重地也敢擅闯,都皮痒了吗?“
一把又一把钢刀被拔出鞘,举向天空,杜如虎绝望的向四周看去,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闪亮的白刃和气愤的脸。杜如虎颤抖的举起佩刀,俄然反手向本身的脖子抹去,眼疾手快的杜国英扑上去死死的抱住叔叔的胳膊,喊道:“叔,死不得呀,死不得!“
崇祯三年十月戊戌,延绥镇兵反于良乡,乱兵攻良乡县城不克,大掠四方,往西而去。
或许是真的城隍爷听到了杜如虎的祷告,晚餐之前杜国英公然返来了,与他同来的另有几十辆大车,上面堆满了麻袋,不过杜国英胯下却由去时的一匹四岁口的甘凉好马变成了一头毛驴。等候已久的兵士们围拢了上来,眼中满是镇静的光。
兵士们被杜如虎的行动所打动,或者说慑服了,都恭敬的退出门外。杜如虎看到内里的人垂垂散开方才松了口气,这时他才感遭到背上凉津津的一片,盗汗将内衣都渗入了。一场眼看就要发作的兵变总算给对于畴昔了,现在就要看杜国英是否能在晚餐前把粮食运返来,想到这里,这个经历了数十次存亡磨练的男人虔诚的跪倒在缺了半个头的城隍神像前,低声祷告道:“彼苍有灵,圣天子护佑,城隍老爷保佑国英能及时把粮食弄返来,熬过了这一关,杜某必然为您重塑金身,如有食言,定当死于万箭之下!“
“叔,弄点粮食可真难呀!“杜国英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开端那狗县令说啥也不肯给,说啥朝廷轨制,客军到达迅地第二日方能开粮。俺嘴皮子都磨破了也没辙,最后只得把叔给俺的那些银子都给他了,还嫌不敷,才肯给一半,却让我画了一倍的押,这狗官的心的确黑透了。”
“你去一趟县城,禀告县尊我延绥镇勤王兵已经到达迅地,请其发粮。”大明延绥镇参将杜如虎说到这里,从一旁的木箱里取出一个皮郛,很有些不舍的衡量了两下,丢到案上:“如果县尊推委,你便将这些银子与他,必然要把粮食弄来!“
冲进庙里的兵士们为杜如虎的平静所慑服,嚅嚅喏喏的不敢开口,相互看了几眼,为首那人上前一步道:“禀告将主爷,军中已经断粮三日了,弟兄们实在是熬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