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说服[第1页/共4页]
赵有财见他们动了心,心中暗喜,正想着应当报出一个多大的数字,即不能把他们吓跑了,也不能说的太少今后不好圆谎。却听到身后有人冷哼了一声,转头一看倒是程二先生:“依我看,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题目。你们交银子给郑芝龙,只会让他有更多的船来抢你们,现在是一条船一年三千两,来岁说不定就是四千两、五千两,以财帛买来一时的苟安,与抱薪救火、割肉饲狼又有甚么辨别?只要你们囊中的财帛一日不尽,那郑芝龙的贪欲便一日不止,除非你们不做通洋的买卖了,不然迟早他们要把你们的血吸干!”
听到程二先生这番话,世人脸上都出现一丝苦笑,那大腹男人苦笑道:“二先生说的是,不过我们不是怕花了银子,却没有办成事吗?”
听到程二先生这番话,世人不由得笑了起来。程二先生走到那绿袍男人面前,问道:“俞家老迈,你做买卖挣了银子都拿去干吗?”
“也加上我一份!”
赵有财笑了笑:“各位,你们交纳郑芝龙买路钱,可那郑芝龙即不替你们护航,你们被海盗打劫了他也不补偿你们的丧失,只是不来抢你们。那为何不自建一支船队呢?你们看,如果我们在占有了大员,在那儿制作十余条炮舰,杭州前去日本的商船便在这儿集合,每有三五十条便由炮舰护航,一向送过了琉球群岛,岂不是便不消出这笔钱呢?“
船上世人对视了一眼,江南地区的米价从万历中期开端就闪现出一种不竭增加的态势,万历初年的米价遵循丰丰年景在一石白米六钱到四钱之间震惊,但到了万历十年以后就再也没有低于一石六钱银,万历天子残剩的二十余年时候里,江南地区的米价一向环绕着一石七钱为中间的范围高低震惊。究其启事主如果白银的大量输入和万历三大征所耗损的大量资本;而跟着万历朝的结束,特别是万历四十八年以后(1620年),江南地区的米价就急剧上升到了一两一石之上,汗青上到了崇祯末年干脆升到了一石五两白银的天价,这就不能简朴归结为大量白银的输入与气候的题目了,一个极其首要的启事就是农夫叛逆的频繁产生和与后金政权停止的旷日耐久的战役粉碎了普通的农业出产次序。作为对经济活动最为敏感的贩子,他们天然晓得具有一个交通便利、稳定供应的粮食来源意味着甚么,明末的江南地区就仿佛一个包含着财产的海绵,在荒年里节制住粮食来源的人便能够轻而易举的把粮价推上天,压榨这块海绵,让白银的大水落入本身的口袋。
“那夷洲孤悬大海当中,本地只要些土人,他们以射猎为生,不识农桑之术,以是荷兰人才气建堡立寨,觉得巢穴。各位如果不信,能够遴选几个亲信之人,假装前去收买鹿皮硫磺的客商,亲眼目睹一番,再做主张!”
“哼,每条出海的大船便坐收三千两银子,那要不成巨富才见鬼了!“那绿袍男人嘲笑道:”我等要挣钱,还要苦心运营,他只需拿面小旌旗出来,便能换三千两银子,天底下有比这个更好赚的买卖吗?“
没想到事情停顿的这么快,赵有财不由向程二先生投去了敬佩的目光,不过他晓得船上这些人都是最夺目的贩子,如果本身这个时候表示的过于孔殷,待会他们归去后恐怕反倒会给本身找退路。他举起双手,笑道:“各位都是做惯买卖的,天下岂有合伙做买卖前也不体味出入、破钞、盈方便出本钱的?以鄙人所见,这银子的事情先不焦急,各位如果偶然候,先去那岱山岛上看看,再派两个信得过的人去一趟大员,把事情都弄明白了,再出银子不迟。这趟买卖谁也不能包管必然就能赚,可我们就算亏,也得亏个明显白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