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援-10[第3页/共4页]
眼看逐步靠近了,木朵那主动放缓了马速,并在间隔汉军一箭之地外停了下来。很快,汉军阵列中也有三人骑马缓缓而来,中间一人仿佛恰是这支汉军的主将,身后一名保护所持的一面军旗,正在风中呼呼作响,旗上的一个“窦”字,甚是夺目。
“窦将军,你这是戏言了。本日之局势,我军岂有投降的事理?将军现在独一二百之众,故作平静之状,猜想也不过是效仿昔日飞将军李广解鞍上马、诈退敌军之旧事。可今非昔比,现在我军足有两万之众,纵使贵军真有援兵,量西域之所驻各部汉军俱在四周,也毫不害怕。斯须之间,便可令贵部全军淹没。将军又何必螳臂当车、甘愿玉石俱焚呢?”
“大汉戊己校尉麾下军司马窦威。左骨都侯来此两军阵前,有何贵干?无妨直言。”窦威仿佛不太想兜圈子,直截了本地报出了姓名后,又单刀直上天问道。
2. 关于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十四岁时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而与母亲、弟弟一同归汉,由汉武帝赐姓“金”。后受武帝看重,累迁升官,以虔诚笃敬、孝行节操而闻名。汉昭帝即位时位列四位辅政大臣之一,封侯拜相。
“本来是窦威将军,不愧是名满天下的将门之秀!重围当中仍不失大将风采,以鄙人鄙见,将军屈尊做一个小小的军司马,实在是可惜了。我军左谷蠡王殿下求贤若渴,目睹将军军威,非常敬佩。更可惜将军之才,实不忍见其将军葬身乱军当中。故遣鄙人前来,申明短长。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将军何不效仿昔日李陵,原为汉将,归顺后被封为我匈奴的右校王,可谓弃暗投明之先例典范。将军觉得如何?”
“你们两个,与其同去。”只见左谷蠡王在用目光喝止了本身的外甥后,对身后的两名亲兵叮咛着,继而又对木朵那点了点头道:“汉人狡猾,谨慎其困兽犹斗,对你倒霉。带两个我的亲兵保护,记很多加防备。如果不成,马上返回。”
待木朵那无法地回到山坡上左谷蠡王的面前时,只好照实禀告,主动请罪。
而望着汉军不慌不忙地重新整队布阵,且面对磨刀霍霍的四周敌军,竟然开端视若无睹地原地就食歇息起来,直把信心百倍的一众匈奴人看得是目瞪口呆,乃诚意里反而先开端有些发虚。。。
中埋伏了!
一席话,大抵是说到了左谷蠡王内心,只见其含笑微微点头,仿佛非常认同。见状,木朵那进一步请缨道:
窦威此次没有再持续针锋相对,只是淡淡地拨转了马头:“多说无益,请回吧。至于我大汉二百将士是不是螳臂当车,恐怕,要你们试了才晓得!”
悠然坐于一匹满身通红的大宛宝马之上的左谷蠡王,却底子没有理睬本身这个鲁莽打动的外甥。反而侧了侧脸,朝着一旁的木朵那问道:
此时吹角,又有何用?
“鄙人感大王之恩,愿作为劝降使者,单骑而往,劝其归顺我匈奴!”
说罢,只见窦威便已径直带马回归汉军阵列而去了。只余下原地的木朵那,悻悻地叹了口气。
可就在这时,疆场之上,俄然间角声高文!
“娘舅,那些汉军在搞甚么鬼?”说话的乃是都昆,手里掂着巨大的一口弯刀,正有些不耐烦地抱怨道:“还不慌不忙地吹了号角,仿佛是在联络四周的其他友军。要不要干脆不管他那么多,我现在就带着两千人,直接冲下去,干翻那群不晓得在搞甚么的狗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