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汉奸臣》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一章卫觊的谋划[第1页/共4页]

是不是要迁都洛阳,这一点实在早在北伐之前就存在争议。

但杨渥提到的最后一点倒是不得不沉思的题目,那就是正统名份从那边而来的题目。

此中驻守郓州的乃是由王绾之子王传丞带领的五千人禁军;至于其他兵力则别离摆设在兖州、齐州、青州等地,以做防备。

而跟从杨渥前去考查的李从巖、高季昌、马殷等人,则对杨渥“体贴农务,爱民如子”的行动深表敬佩,一个个直呼“古之圣君也不过如此”,让杨渥有些哭笑不得。

郭崇韬却道:“大王一举毁灭伪梁,为大唐报了血海深仇,即位称帝最是合适。不过要即位何必返回金陵?洛阳乃大唐东都,历朝历代多有在此定都者,且此地地处中原腹心,正便于就近批示雄师挞伐四方。故臣觉得大王只需在洛阳称帝就是,无需返回金陵。”

后梁固然不得晋国、吴国、岐国、蜀国的承认,但朱温劈面毕竟是从唐朝那边“禅让”过来的,这正统名份还是立得住的,再加上当时候梁国的气力是天下最强的,又占有了中原地区,以是普通都将后梁当作这一期间的正统王朝,各偏僻地区的藩镇都向后梁表示臣服。

幸亏郭崇韬二人很快就觉悟过来,目前还不是争辩那些事情的时候,劝杨渥尽快称帝才是目前最首要的。

而现在郭崇韬、严可求等人再次为了定都的题目争辩起来,让杨渥不由得感到头大。

吴国占据这些地区后,在第一时候便命令要尽快规复活产,安抚逃亡,减低百姓的承担。

就算晋军挑选大肆南下,这也无毛病杨渥称帝;而各地民气尚未完整归附的题目就更不是题目了,称帝以后担当正统名份,这反而更能收拢民气。

各方藩镇为了本身的好处和野心,相互之间极有默契的都没有去寻觅唐朝宗室立为天子,乃至于这十多年时候里大唐固然名义上被尊奉为正统,但实际上底子没甚么存在感。

至于那些将领们更是看得目瞪口呆,这不方才都在劝大王称帝吗,如何转眼就在争辩迁都的题目?

从郊野返来后,杨渥打发了世人,正筹算归去洗沐一番,却不料就在这时,严可求等人满脸镇静的返返来。

……

见众臣又在劝他称帝,杨渥点头道:“好了,诸位的心机孤都明白,不过孤和你们实说吧,目前还不是称帝的时候。”

虽说洛阳的环境不必然能代表其他各地,但能有这个成果还是让杨渥感到对劲。

遵循这个期间的攻城效力而言,五千军队戍守郓州如许的城池,只要摆设上不出大的题目,再加上赋税充盈的话,前后死守个几个月时候都是没有题目的。

但不立傀儡天子的话,就得从别的处所想体例获得正统名义,这就需求众臣开动脑筋了。

很多人以为洛阳位于天下的最中心,且周边地形合适戍守,便于居中节制四方;反观金陵固然繁华,但毕竟偏居于南边,于中原相隔甚远,一旦中原有战事,驻守于南边的军队将难以及时做出应对。

杨渥所提到的那些题目中,像晋军的态度尚不明白,中原各地民气还没有完整归附等,这些实在都不是关头题目。

成果多量晋军趁着雨夜渡河偷袭,一举将城池拿下,详细敌军的环境目前倒是不得而知。

此时杨渥带着一群人正在观察的工具乃是洛阳城外的浅显农户。

自感被二人抢了先机的众将不敢游移,一同站出来拥戴道:“二位大人所言甚是,还请大王早日称帝,也好担当天下正统,以安万民之心!”

这些天各军遵循禁军的标准对效义兵和降兵停止遴选,最后发明合适标准的兵士比之前预感的还要少一些,底子凑不齐六万人,只要五万多一点。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