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节 贸易拓展见成效(2)[第3页/共4页]
或者说暹罗人并不在乎所谓的宗主国威势,他们名义上臣服于满清,目标只是为了贸易罢了,每一次朝贡的,大多都不是所谓的暹罗使者,而是中国商船。他们打着贡使的灯号,当然他们有完整的法律法度,会有国书,有使者,有暹罗国王的印章。这套法度都是真的,至于他们如何获得的,只要他们本身晓得。
此中的威慑意味不言而喻。
只是有一个限定,那就是日本也实施闭关锁国,并且闭的比中国更严实。广州固然一口互市,但起码还答应统统国度前来贸易,傲慢的满清朝廷的说法是,天潮上国对待藩属国那都是一视同仁的。以是对待各国贩子的辨别真的很小,特别的只要三个,一个是答应葡萄牙人在澳门享有特别税率,一个是苏禄国商船每船入港税比正税减一百两银子,法国则加一百两银子。
朱濆固然熟谙那些海上,但却很难从他们手里弄到信牌。
受制于这些限定,导致朱濆一向没法从日本弄来充足的铜,以是现在周琅已经开端锻造铁炮了。
但跟着周琅权势的扩大,日本幕府开端赐与了呼应的尊敬。周琅占有凤山县的时候,就给日本幕府写了好几封信,带着这些信去日本的朱濆,除了获得日本临时批准了他几艘没有信牌的船进港贸易,没能从日本幕府那里获得任何贸易优惠政策。
总之每一次朝贡,都是一次利润丰富的免税贸易。中国贩子着力,暹罗国王着名,最后两边分肥。就像西方小国遍及崇尚贸易一样,中国周边的小国也崇尚贸易。启事只要一个,国小,人少,有力支撑起一套完成的出产体系,只能通过贸易满足需求。如果国度略微大一些,就像日本如许的,就会反过来效仿中国实施对贸易的限定。
幕府还在信中隐晦的提示周琅,不要在信牌答应以外,再冒然调派商船畴昔了。明显他们对周琅每年力行数次的“交际”行动已经不厌其烦。幕府还放宽周琅采购铜的数量限定,答应周琅每年采购五百万斤铜,用来锻造大炮。
去印度的舰队,去日本的舰队加上去暹罗的舰队,本年周琅已经前后派出了三支舰队,明天返航的是第四支舰队。
周琅不管这些,每次都让朱濆带齐官方文件,让他以交际使者身份去日本,日本人仿佛默许了这类行动,每次都多多极少放行几艘船,而朱濆还会通过导货,将更多的货色放入获得答应的船上带入日本港口。通过这类体例,朱濆这两年,从日本赚到了近百万两白银,分润给了周琅五十万两。
但是统治者普通不成能亲身停止买卖,以是贫乏需求的贸易知识,暹罗国王的做法是寻觅代理人。而中国人成了最好的挑选,到了清朝,华商根基上把持了暹罗王室的贸易代理。西方人将这些中国贩子,称为王室管家或经纪长。因为暹罗王室对华商的依靠,垂垂吸引了大量中国贩子来暹罗贸易,明朝期间就已经有中国贩子长年在暹罗定居,明朝灭亡又导致大量的贩子滞留暹罗,在暹罗构成了一个华人定居点。
因为华商在暹罗贸易中的把持职位,哪怕挂着给王室做代理的名义,但暗里贸易也很流行。以是周琅派出舰队去暹罗采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