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节 满清进入中亚[第2页/共3页]
通过陆路驿站,嘉庆收到了昆仑奴国蒙古正黄旗都统德楞泰发来的奏章,描述了本地的环境,嘉庆的心终究放下了。
这些野心勃勃的少壮派官员,开端鼓动嘉庆出兵,先光复外藩蒙古,在篡夺满洲故乡,接着入关在与大周争天下。
别的他另有一个不能说的设法,一旦昆仑奴国强大,与其渡海去与一个未知劲敌争雄,还不如就近夺了浩罕汗国,然后大清举国牵走,在安集延保存江山社稷,岂不比去异国他乡要好一些。
颠末这一番血的征服,回部人丁大减,可嘉庆部下的兵马却达到了二十万,此中新增的回部八旗就有十万。气力的强大,也有新的费事,嘉庆部下的年青官员们开端大志勃勃,他们畴昔大多在底层,对朝廷上层跟大周之间的奥妙和谈不清不楚,底子不晓得他们还要去异国他乡,这也是为甚么这些人还能保持斗志的启事。高层的那些文臣武将,很多晓得本身要去昆仑奴国,此生有望返国以后,特别是一些汉臣,恨不能死在伊犁,起码也留了骸骨在大清的国土上。
只是如果间隔大周太近,恐怕大周仍然不会放过他,这只是一条后路。万一昆仑奴国过分强大,他只能被迫冒险在浩罕汗国试一试。不过浩罕汗国这几年兵力强大,首级阿利姆开端称汗,此前他们是凭借于布哈拉汗国的,现在自主为汗,并且多次跟布哈拉汗国开战。
就在这时候,他收到了从非洲传返来的,德楞泰的奏章。
这一战打的极其残暴,阿利姆带有新兴草原民族首级的统统特质,有很强的军事素养和小我勇武,亲身带兵跟布哈拉与满清交兵。但是权势差异太大,获得了无数战术胜利,却没法反对两大仇敌的步步推动,最后在安集延决斗中中枪而死,安集延国灭。
嘉庆此时既不敢真的跟大周开战,也不肯意燃烧了这些官员好轻易升起的斗志,因而开端频繁对外用兵。征讨的工具已经变成了中亚的浩罕汗国,该国本是大清藩属,却看到大清现在的窘境,落井下石,威胁要开释和卓先人在回部建国,以此威胁大清赐与浩罕汗国在喀什噶尔贸易特权。嘉庆回绝以后,回部就开端混乱,很明显有浩罕汗国在背后使坏。因而现在嘉庆气力加强,顿时就决定对浩罕汗国用兵,一来打击这个不循分的藩属国,二来熬炼一下新建的回部八旗。
嘉庆正有此意,因而趁机在回部推行八旗轨制,保存回部王公的职位,减少他们的权力,派驻大量的八旗都统、将军去办理回部人丁。从回部中抽调青壮,组建回部八旗。一时嘉庆兵力大增,当然抵挡也是有的,体例只要弹压一途,草原上的征服老是极其残暴,嘉庆拿出了当年乾隆对于准格尔残部的体例,遵循草原上的传统,对背叛者停止搏斗,车轮高的男丁一概斩杀。
厥后盛住作为使者前来游说,通过盛住将他们的态度传达到了大周,对方才放弃了军事行动,乃至在一年时候结束以后,也没有进入伊犁。
嘉庆收编回部,扩大軍队的环境,被大周政权视作威胁,顿时派人来质询,一年之气将近,大周乃至做出了军事筹办,要求满清放下兵器,让周军出境。
可惜盛住攀上了高枝,竟然不肯来投奔嘉庆,更不肯跟他们去昆仑奴国,这让嘉庆愤恨不已,却除了感慨世态炎凉以外,只能对本身目前的处境,报以哀怨,谁让本身这个天子落魄至此,能怪别人甚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