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官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踢斛淋尖[第1页/共3页]

第一个交粮的乡民,向晁公道报上自家姓名。晁天焦便翻找到他家的册簿,唱道:“十八里一甲甲首户,户主季大年,劣等上,交米三斗六升,丝七两二钱。”他用的不是官府核定的白册,而是自家统计的私册。

“唉,实在是没需求……”王贤心说,把斛做得略微大点,结果不也一样么,吃相还都雅点。

太祖天子体恤百姓,所定税率是极低的,哪怕加上这些花头,乡民们也接受得起。这也是让粮长收税的好处,他们土生土长,不敢剥削过分,激起民变,根基不会超出乡民的接受范围。

“又有了,要按重核的册簿缴。”晁天焦翻翻账簿道:“统共是三户,上中下各一则。”

至于地上的粮食,官府就见不着了,由收税的人私分了事,以是说这是个肥差。

里长朝两人行了大礼,方对晁天焦道:“公道,我们十八里的秋粮已经运到,劳烦您老收验。”

这边副粮长称了称丝的重量,唱道:“丝完税!”

别看收税的前半程是以‘良民治良民’,非强迫性的。可一旦有拖欠产生,官府便会暴露狰狞脸孔,派人下乡催课。那一番骚扰,可谓鸡飞狗跳、鬼哭狼嚎。如果催缴还不交,官府就会追比,打板子、站枷号,非让你倾家荡产也得把欠税补上……

实在也很多了,两三里就是两三百户,一户户的锱铢必究,事情的确很沉重。是以征粮这些天,粮长并县里书办,都是天不亮便到河埠头,支起桌子、摊好册簿,等百姓前来完税。

里长叮咛各甲首照办,本身则跳上埠头,来到窄窄的栈桥绝顶,便见一张长桌横在面前。桌上摆着账簿笔墨,桌后搁着两把椅子。左边椅上坐着一身绛紫色直裰,头带六合帽的晁天焦,右边坐着个头戴吏巾,身穿白衫的年青人,应当是县里来的书办。

至于收税的晁公道,则是收解两本账……遵循洪武年间的标准收,遵循官府核定的白册解。收解之间,差未几便截留下两成。这两成二八分账,两成归晁天焦统统,八成由王贤带回衙门,交给户房措置。

当然,归在多么何则,是要官府说了算,这就繁殖了极大的寻租空间。每年登记时节,便是户房书吏、里长、坊长的盛宴。切身好处相干,每一户都不敢省这个钱。拿了钱就得替人办事儿,现在又奉告人家办不成了,不但是退钱肉痛,另有个患不均的费事。

“嗯。”晁天焦拢着髯毛,看看王贤,待他点头后便道:“老端方,上等户先来吧。”

这是睁着眼说瞎话,但老百姓这么多年早风俗了,那季大年陪着笑道:“您老称称看,恰好九两。”报酬刀殂、我为鱼肉,你如勇敢贰言,待会儿他还在称上玩手脚,非让你交过一斤去不成。

季家儿子只好再把斛倒满……

“呵呵……”晁天焦笑眯眯道:“这些洒在地上的米,可有一半是归小官人的……”

忙繁忙碌一天下来,收了三里三百三十户,一千五百口百姓的粮食。实际上,颠末四十多年的疗摄生息,这三里的百姓早超越两千口,但为了避税,全都藏匿不报,当了黑户。以是别看交税的弱势,一样尽是心眼跟收税的暗战……

目睹这一幕的王贤,天然是目瞪口呆。

“这,这一时候,如何交代……”里长拿驰名单,愁苦万状道:“上调户等的,非骂死我不成。”明朝将百姓按田产、财产、人丁分为三等九则。品级越低,税率也就越低,品级越高、税率也就越高。劣等户最低三十税一,上等户最高十税一,高低竟相差三倍,也无怪乎百姓会如此低调谦逊,家有良田千亩,也说本身是中等人家,家有百亩田产的,皆以劣等自居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