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以杀止杀[第2页/共2页]
兵奴都是长安吏卒,见窦博望眼神表示,刹时体味此中深意,拿起刀剑一哄而上。
这,是他在长安看过的最美夕照,这抹余晖和顺和熙,一抚悲哀伤痕。
但是,窦博望却还是不肯动刀,他总觉得子民无辜,那些贵族早几日获得动静,却提早逃遁洁净,乃至,连动静都不漏,只留百姓在惶恐中开城投降、血洒故里。
法玄寺建立后,明慈晓得伽蓝佛塔中供奉长安死难百姓,特地求了衡藏大僧,叫他入法玄寺祈福。
叛军一到,开端在全城大肆搜刮财宝,有主动交财者不杀封赏、不从者全被河朔衙兵砍头。
说完,他卸去身上的河朔甲胄,穿起衡藏大僧递来的沙弥法衣,跟着他进入佛禅皇寺,法号明慈。
这些轻浮儿疏于习武、早已不通骑射,他们那里见过勇猛健旺的河东铁骑,只那叱咤驰骋的气势,已叫他们胆怯噤抖,任由陌刀砍断脖颈,血洒五步。
他听着寺中那撕心裂肺的嚎哭,心中明白这些衙兵错得有多离谱,他们确切不是大端的兵,但谁都不成否定,他们是大端的民,更是中原同根。
他睁着猎奇目光,抱住窦博望:“你叫甚么名字?”
“卸甲,谁愿来为我卸甲?”
若得逞,一条还未体验长安繁华的生命,当就此逝去。
他也曾扣问过衡藏大僧的设法,衡藏的意义是这些财宝为贵族私财,突然现世恐有泄漏身份之嫌,令他暂为保管,造福百姓。
但是,明皇压根不在乎,帝王之心深不成测,他在乎的,是谁陪他演完这场戏,是谁能让他痴痴聋聋,做起阿翁。
衡藏大僧欣然应允,叫报酬他正式建立僧籍账册,抹除他身上的河朔衙兵污点,今后青灯古佛、常伴佛陀。
他的良善之名,并非百姓客气话似的歌颂,而是发自内心的尊佩服服,是佛心仁爱、亦是慈悲为念。
河朔衙兵屠尽之时,他抱起地上的孩童,理了理他哭花的小脸儿,拉着他哭得颤抖的小手,看向身后的长安城。
那位于徐家的诸多宝藏,并不是他盗窃而来,是河东衙兵趁乱偷藏此中,多搜刮的是贵族的金银珠宝。
此时,已近暮色傍晚,暖阳自天涯漫散洒落,万千寺庙道观宝顶熠熠,好似金气奔腾、云雾缥缈。
那一日,乐游原,佛禅皇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