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1页/共3页]
天子得知大惊,令窦归去查了一查,得知泉源是濮阳,而濮阳到此时也未曾拿此事向他邀功。他便笑了:“他们还私底下怨朕专疼七娘,可论知心,他们谁又及得上七娘?”
兼之这也是她亡魂之所,濮阳便不大喜好这里。但她还是来了。
林中仿佛有好几种竹子,单是濮阳晓得的便有箭竹、桃丝竹、水竹,分歧的竹子有分歧的神态,有些苗条一些,有些则显得细弱,莳植时也不是随便将种子洒下便完了,而是有必然的格式在。这座府邸荒了多年,竹子无人理睬,却仍发展得郁郁葱葱,一眼看去,精力万分。可想而知,只消稍稍花点心机,便又是一处高雅之所。
濮阳便带足了保护,往邙山去了。
可卫秀之气度,不像是会将这等显而易见的顽笑话当真的。
她言辞一贯沉着,一字一句,不急不缓,却偏生掷地有声。濮阳一面当真听着,一面又想,也许,还没触怒?
天子一面忙着措置救灾,一面又下诏其他州郡也加以防备。短短几日,便蕉萃了很多。濮阳心疼父亲,她眼下在朝中没有人手,想为父分忧,也分不了多少,想了半日,便召了工部来,拿出已画好的图纸,删了几处,令他将多余的银钱退还国库,又本身拿出了很多捐助哀鸿,令人大张旗鼓地送去。
濮阳在竹林外看过,又去了别处,见并无甚么缺点,当即就定下了这里。
这但是恼了?还是她只是说实话罢了?
接下来数日,连日阴雨。
而晋王却似被迎头泼了盆冷水,张道之便是那举证他害濮阳的大理寺卿,阿爹令他与他同去是何意?是警示,还是偶合?
猝不及防被天子点了名,晋王先是一愣,继而大喜,于皇子而言,救灾是一件可斩获名誉的大功德,更何况,运作恰当,另有一注横财可发。
天子点晋王之时,王丞相已将玉笏举起,欲请天子另派别人。灾情严峻,晋王从未经手这类事,怕是措置不好。还未出列,便听天子又令张道之同去。王丞相便默不出声地将玉笏放下了,站在百官之首,冷静看着脚边的地砖,不置一词。
根据卫秀之言,要自主,便先从宫中搬出来,在宫中,统统皆不便。反正她要入宫,也无人拦着她,不必担忧会与天子陌生了。搬到宫外,有了府邸,便近似有了一处意味,以公主之得宠,不必张扬,自有人上门求官,讨情的。
走入正门,只站在庭前略略站了站,便走了出来。随行的内宦不解道:“殿下但是不喜好这处?”
天子的可惜,从未曾透暴露来,他有此念,连窦回都不知。又过了十来日,灾情终是缓了下来。
躺到榻上,不知如何又想起卫秀说的那句“不劳殿下操心,我在京中自有居处。”
卫秀喜竹,此处正适宜。
这典故提来,少有人不知的,卫秀天然也晓得。
五处走了四周,天子经心遴选,就是濮阳见惯了好东西,也不能不赞一声好。这一来,倒堕入与天子普通的难堪中去了,不知择那一处为最好。
时候已不早了,濮阳走入阁房,几名宫娥上前,奉养她换衣。宫娥行动和顺而不失敏捷,双手偶有碰到她,也只觉非常柔嫩。
她宿世所居府邸也在此中,现下还是破败不堪的模样,这是一世家祖居,犯了谋反罪,被夷三族,赫赫扬扬之家,也曾光彩照人,也曾不惧贵爵,一夕之间,家破人亡,祖居也没官充公。
典故中的两位虽皆是冲弱,先人提起,也多觉得是桩风骚事。这与她同卫秀是大不不异的。
张道之是能臣,即便晋王做不成事,有他在也不必惊骇出甚么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