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四十二回[第3页/共4页]
姜恪见华婉小脸暗淡,不甚欢畅的模样,只觉得她是在墨云轩中败了兴,偶然再逛了,便发起寻个饭庄用午膳,华婉想想也好,归正兴趣已败,再逛也没甚么意义,等用了膳就回府。
顾家实乃当朝第一清流之族,把握着天下文人的意向,受人恋慕,在读书民气中的名誉只比衍圣公孔家稍逊。芷黛口中的顾家嫡次女便是顾六爷之女。
清意打帘子出去,先行了礼,再道:“王妃,王爷说晚膳不返来用了,却赏了桌紫铜火锅与一壶梅子酒来,还道,早晨会尽早返来,请王妃晚些再安设。”
诸葛晖毕竟不是青壮,在冰冷的空中上坐了一会,地潮冷不丁的浸上来,身子骨酸痛的很,他便爬了起来,爬到卧榻上躺着,那羽扇便顺手丢在了地上。
等那小厮一走,诸葛晖一屁股坐到地上,拿着羽扇,细细思考起来。王爷是想在北静王前节制了那股清流的权势。从古至今,最刁钻的便是这些科举出世的士子,满口仁义品德,非论谁争皇位,他们的态度都不偏不倚,只忠于天子,伪善的很,一点没有嵇康之流的豁达不羁,他老头子最是瞧不起这类人。赵王与北静王勾搭起来,想要谋算天下士子的言论风向,王爷如此行事,未雨绸缪也好,马伟杰是个懂分寸也有自知之明的,想来不会好事。
华婉昂首望去,王爷已经走了,徒留空空一室。华婉大怒,好啊,公然是特权阶层,竟然一言分歧就不声不响的走了。
“想体例捅到他面前,别露马脚,他的忠心本王是不敢想了,单看他可还识时务,知轻重。”腾远侯必定不甘心坐冷板凳,他与北静王的摩擦是少不了的,但,以后他会否被拉拢,犹未可知,刚好拿这件事试一试他。
姜恪猛一蹙眉,顾家,即为金陵顾家,号称“一门三进士,父子两状元”。顾家世代簪缨,乃清流书香之家,顾老爷子是建国初年,首届春闱中太祖爷钦点的状元郎,他自翰林院庶吉人做起,稳步上升,以后在国子监祭酒一名上窝了整整二十五年,真真是桃李遍天下,现在朝中文臣,大部分皆是他的门生,以后擢升礼部尚书,入阁,对抗当时的首辅李阁老,三年后伙同安国公,将李阁老在朝中的权势连根拔起,不过,李阁老是赵王岳父,倒是没能赶尽扑灭,逼着他乞骸骨告老了。七年前,顾老爷子乞骸骨回籍,全都城的清流读书人相送十里亭,气象蔚为壮观。现在顾家在朝的两位是顾三爷,顾六爷,两人亦是当世名儒,顾三爷继其父以后,状元落第,用心与编辑《雍唐大典》,欲借此名看重史,现在已主持五届春闱,弟子遍天下,顾六爷坐着吏部左侍郎的位子,稳稳铛铛,想必是想走吏部尚书的门路入阁,若无不测,不出十年,那句话就要改成“一门三进士,父子两阁老”了。
那小厮恭恭敬敬的答道:“王爷说,此时,先生如有计算,便尽快说来,还道,素知先生敬慕魏晋之风,不若也与当世清流来往,知己难求可遇指不定就有了。”
这究竟,是福是祸?
豫王得了北疆的动静,按例要给诸葛晖一份儿。诸葛晖捋直了半白的髯毛,他穿了身朱子深衣,半隆寒的夏季,他将两边的衣袖挽得老高,暴露大半截枯瘦□的胳膊,披头披发的,冠簪在髻上摇摇欲坠,在房中又蹦又跳,挥着一支巨大的斗笔,在乌黑的墙上飞书狂草。先生爱仿照嵇康之流的魏晋名流,没事就在本身的院子里,做出些奇奇特怪的行动,号称是“真名流,自风骚”,房里的小厮见惯了先生这疯疯颠癫的模样,习觉得常的在旁服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