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备年货[第1页/共4页]
青青吐了吐舌头,从速去拉着宁氏的衣角撒娇:“娘,我想买泥人。”
宁氏一斜眼,揪了揪青青头上的小总角:“等你留了头再说。”
伴计:再多嘴就把你卖掉!
青青:“娘,我要买金簪子带。”
“哎呦,我的布!”徐婆子三步并两步畴昔,一把把青青和朱朱从车上拎下来:“败家孩子,你这不有大棉袄嘛,往布里钻啥,看弄脏了我的布。”
“个刁钻孩子。”徐婆子笑骂了一句,又从速和大儿子往屋里搬东西。王氏夙来细心又贤惠,头半个月就把两个小叔的屋子清算出来,每天烧炕烘烤被褥。宁氏和徐鸿达带朱朱、青青回屋,打了热水洗漱了一番,换了身洁净衣裳又往徐婆子屋里来。
徐婆子正坐炕上翻看儿子带返来的年货呢,看到二儿子一家清算洁净又换了衣服,忍不住骂了一句:“瞎显摆,半天的路到家还换衣裳。”
宁氏此次买衣料子是去县城最大的一家布店,店名简朴直白“锦缎阁”。虽说名字听着挺高端,又是锦又是锻的,但平阳县多是布衣百姓,是以这布店里棉布、粗麻布居多。宁氏进了店,叫伴计,把最好的十几样棉布拿过来,挨个上手细瞧。
青青把吃了一半的枣泥山药糕往徐婆子嘴里塞:“祖母您尝尝,县城最好的点心,明天刚出炉的,现在不吃等过年时候就坏了。”
小剧院一:
卡卡:看看你才几岁啊,就这么多戏份已经很多了。
“哎呦呦,快进门!冷不冷?”徐婆子撩起门帘子,看到满满一驴车的东西,顿时笑的比刚才闻声儿子返来了更高兴:“买了这么多东西,这是赚到银子啦!”
朱朱:“娘,这几样果子看着好吃。”
宁氏一挥手:“买!”
宁氏抿嘴笑道:“客岁没赚到钱,只回了本。本年买卖虽不算红火,但也有了转机,赚了一点银子。昨儿听小叔说算完了账,净赚了五百两银子。”
小剧院二:
青青发明过年在当代一年非常慎重的大事。
当初是宁氏拿嫁奁银子开这铺子,但大部分胭脂和香露都是徐婆子、王氏领着村里的妇人们做的,而店里的买卖都是徐鸿飞在操心,是以定下了给徐婆子王氏、徐鸿飞一人一成的分子,徐鸿飞每年另有二十两的人为。
徐婆子:……你这是狗鼻子吗?
掌柜的见宁氏不肯多谈便也不再多说,只请她喝茶,又打发人去楼上房间去拿“几款新奇的棉布来”,又和宁氏笑着解释:“我们店主前儿刚打发人送来的,是本年都城的新料子,虽是棉布,但那色彩、那斑纹不比绸缎的差,只是代价也不便宜就是了。”
老天:霹雷隆……咔……
掌柜的闻言低头笑道:“贵令媛春秋虽小,但口齿聪明,真是个聪明孩子。”
“如何了这是?”掌柜上面上带着笑意,但看向伴计的眼神中却带了几分厉色。这个伴计是账房家的堂侄子,平时惯会偷懒,又喜好看人下菜碟。掌柜的警告过他多次,他仗着本身的堂叔是店主的亲信,很不觉得然。
伴计:大夏季的,你让老天爷劈我个尝尝。
宁氏首要需求采买的是过年百口做衣裳的衣料子,徐家除了徐鸿达是秀才,旁人都是浅显百姓,穿衣以布衣为主。虽说现在民风对穿戴的规定没那么严格,徐婆子也有一两件绸缎衣裳,但根基都是压箱底,平时也没处所穿去,不如布衣实在。
祖孙俩正斗着嘴呢,俄然闻声大门外有驴叫声,又有人声喧哗。徐婆子忙套了棉袄往出走:“定是你二叔他们返来了。”话音刚落,就听大门声响:“娘,我们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