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男儿行[第1页/共3页]
方家乃是近江朱门,有千顷良田,这些兵都是方家的庄客,三公子仁厚心善,巡查田庄经常常擅自减免租子,又喜抱打不平,锄强扶弱,没受过他恩德的人很少,没人带头也就罢了,只要有人挑这个头,这些青壮庄客们哪个也不肯当孬种。
……
城门在五百余名懦夫身后缓缓封闭,吊桥升起,火线地平线上呈现一面大纛,紧跟着是铺天盖地的铁骑滚滚而来,大地都随之颤抖。
义兵帅府设在总兵府,也就是近江府衙,三通鼓敲完,军官们调集结束,摆列两旁,高坐堂上的恰是方家老迈,他头戴乌纱,身穿大红官袍,威风凛冽,明朝武将职位寒微,远不及文官,何况刘良佐已死,没人能和当过御史的方承斌对抗。
“就冲这股胆气,我送他们一场泼天大胜!”刘彦直一抖缰绳,战马嘶鸣着奔了出去。
方御史是进士出身,才高八斗,更善于争权夺势,他调集众将不过是借着御敌的名义重新洗牌,将三弟的胜利果实夺畴昔,也不晓得他昨夜暗里里停止了甚么活动,那帮刘良佐部下的军官见风使舵,全都投到方老迈账下,方承龙招募的义勇也被收归元帅同一调剂。
两名仆人捧了漆盘上来,四匹云锦上是一封封细丝银锭。
马道上跑来一名旗牌官,手拿令旗气喘吁吁,向方承龙传令,说是义兵元帅升堂,调集众将议事,特地交代三公子将四位义士带去。
方承龙领了将令要走,刘彦直等人也跟着分开,方老迈笑吟吟道:“四位义士请留步,稍待后堂奉茶,老夫有话相谈。”
方承龙如获珍宝,将此图细细看了三遍,啧啧连声,赞叹丹青的详确,凭他部下的探马是绝对探不到如此详细军情,这是实话,论兵戈,明军和清军底子不在一个层次上,多铎的逻骑放出去几十里远,个个弓马纯熟,明军探马凑不上去,谈何窥伺。
“那可一定。”党爱国点头,“他还嫩,在家属里的职位也一定安定,稍有行差踏错,就会被合作敌手干下去,长房就是他最大的敌手,庶出嘛,资本必定比不过老迈。”
方承龙面色不改,捡起令箭道:“服从!”
“三公子,此时出城无异于送命啊。”一名豪杰急道。
北门内,五百名流兵疏松的站着,神采茫然,这些人三天前还是农夫,没有受过任何军事练习,身上还穿戴老百姓的衣服,只在头上包了块红巾作为辨认,兵器也极其精致,只要比例极少的军用刀枪,其他都是官方铁匠铺打造的枪头配木杆,一副弓箭都没有。
“将令在此,不得不从。”方承龙心中滴血,脸也红了,“违命者军法处置!”想了想他又泄了气,“罢了,你们也留在城中吧,我一人前去。”
两伙人迎上去,那少将军公然称方承龙为三叔,神采间并无倨傲之色,反而甚为恭敬,方承龙交代了几句,拍拍少将军的肩膀,便带人过来了,沿途不时和兵卒们闲谈几句,谈笑风生,涓滴没有大战到临之际的严峻惊骇。
傻子都晓得方老迈体皋牢民气,将四位异人从三弟手上夺过来,刘彦直涓滴不给他面子,劈面顶撞道:“叙话就免了,我等甘心跟从三公子出城窥伺。”
民夫们已经搬开了城门口的停滞物,城头上搬动绞盘,吊桥渐渐放了下来,城外一马平地,恰是杀敌的好疆场。
刘彦直等人相互互换一下目光,胸中热血翻涌,明末也是有真男儿的!
方承龙沉默半晌道:“挡得一时是一时,扬州史阁部的援兵指日可待,近有高杰、刘泽清、黄得功三位总兵在敌后策应,远有武昌左良玉,四川张献忠,江南久攻不下,清军腹背受敌,必定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