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状元及第[第1页/共5页]
第一名传胪三次后,林希接着大声宣读:“丁丑科殿试一甲第二名,临江军新淦县何昌言,赐榜眼落第!”
“金殿传胪”对于读书人来讲,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光荣。当时,人们把中进士比作“鲤鱼跳龙门”。一旦“黄榜”落款,便身价百倍,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统治者就是如许勤奋名利禄来皋牢读书人。
“授方天若承务郎,调彰信军节度推官!赐袍!”
武植跟着大师,来到集英殿门前的空位上,列队等候。只见集英殿前是旗号招展,殿门摆布两边,照顾各种乐器的乐工们早已各就各位,正在猎奇地打量着诸位进士,小声扳谈群情着。
他能不心花怒放吗?武植为他题写的七律《题汴梁状元楼》已经经心装裱好,正高高地挂在状元楼一楼大堂显眼处呢,这段时候已经吸引了浩繁的门客光临状元楼。现在武植高中状元了,到时他再把“状元落第”四个字添到字幅里,不消他本身去决计鼓吹,状元郎配状元楼,此等盛名就会使状元楼满城皆知,更加闻名遐迩,到时客人纷至沓来,财产还不是滚滚而来!这回他是真的捡到宝了,并且还是大大的聚宝盘!
圣心难测啊!
“即授武植给事郎,敕令所删定官,赐袍!”赵煦想了想,随之开口宣布道,本来跟众位大臣商讨,拟授武植为签书武宁军判官,他随口改了,他要留武植在都城再察看察看,看看他的状元郎成色如何。这个武植,年纪明显比本身还小,可看起来比本身还要沉稳很多,这不得不引发赵煦的重视。
林希朗读后,随其由位于他下首的礼部侍郎陈显传达给殿阶下的宫卫,再由七名宫卫齐声传呼,往皇宫城门别通报,谓之传胪。第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都要唱名三次,然后传呼三次,中转宫门外。
人群步队火线,站着两个身着紫衣紫袍的官员,一个恰是六十多岁的礼部尚书林希,另有一个是五十来岁的鸿胪寺卿郭知章,两人神情庄严,器宇不凡甚为惹眼。很多新科进士都恋慕的看着这两位老者,这都是朝廷重臣啊,本身甚么时候能像他们那样,穿上紫衣紫袍成为朝廷的中枢大臣呢?
“林卿,宣旨!”赵煦表情不错,看了看众臣,笑着对林希命令。
宣到此处,众进士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激动听心的时候终究到了。此次传胪大典只是停止进士科的唱名赐第,因为武举的殿试还没有开端停止,武进士的等次名单还没有定出来。
礼毕,大师就悄悄的等候官家授官赐袍。
殿试结束后,也要像省试那样弥封糊名、誊写,誊写好试卷后,先交由初考官阅卷评定为三等,然后再次弥封,由覆考官停止覆考再次评定为五等,最后把前十名送交天子核阅,从中定出前十名名单,状元、榜眼、探花终究都是要由天子来决计,定鼎三甲就是这么来的。
殿试后当天夜里,糊名誊写好的试卷就送到了陈显、吴居厚等十三位初评考官手里,由他们连夜停止初评,制定出一甲、二甲、三甲出来,挑灯夜战,这可苦了这帮官员了。第二天,初评好的试卷就交到了章淳、安焘、曾布、李清臣、蔡京、蔡卞、安惇、林希、许将、张商英、刑恕、黄履等一干朝廷重臣的手中,由他们停止覆评,从中制定出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
这时候,已是暮色沉沉,华灯初上了。看到一帮大臣劳苦了一天,赵煦非常过意不去,特地叮咛郝随,去御膳房拿了一些炊饼和羊肉汤来,给他们填饱肚子。世人谢过圣恩,有滋有味的享用起来。
等授官赐袍结束,传胪大典就算完成了。接下来还要停止御街夸官,这对武植来讲,倒是一件苦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