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第1页/共7页]
中条山战役
与日军在中条山地区主动摆设的同时,重庆百姓当局军事委员会按照“保守要地,力求耐久,奠安内部,争夺外援”的指导方法,肯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主动练习”的计谋原则。有鉴于此,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到一战区巡查(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回绝反共摩擦,受胡宗南等人架空,不包涵于蒋介石,于1941年春到重庆述职后,借端告假逗留峨嵋山未归)。4月18日、20日,在洛阳的第一战区长官部,何应钦持续两次主持召开了由第1、第2、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插手的军事集会。按照各方供应的谍报,何应钦判定:“晋南之敌,似将逐次篡夺我中条山各据点,诡计完整清除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照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我五战区之侧背,或西向进窥西安。”唆使:“为确保中条山,(一)第一步,应相机各以一部由北向南(93军),由东向西(27军),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规复廿九年四月前之态势。(二)第二步,与晋西军落第2、第八战区合力,包抄晋南三角地带之敌,而毁灭之。(三)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4月28日,百姓当局军事委员会进一步做出日军有从济源、横皋大道会犯垣曲诡计的判定,决定:(一)加强阵地工事粉碎梗阻主阵地前门路;(二)先制反击突破敌之守势;(三)第二战区晋西军队向同蒲、第五战区汜东军队向陇海管束策应。在上述判定指导下,中条山地区的百姓党军队主力7个军停止了呼应配置:第9军裴昌会部在豫北重镇济源;第43军赵世铃部在山西南端之垣曲;第17军高桂滋部在绛县地区;第3军唐淮源部、第80军孔令恂部在闻喜、夏县地区,第98军军人敏部在董封镇一带,第15军范汉杰部在高高山区。另以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
“另有闻喜敌36师团先头军队3000余人,向公秉藩第34师戍守的野峪、十八坪、唐王山等阵地猛攻,并敏捷攻陷唐王山。公秉藩构造军队反攻,光复唐王山四周阵地,但因其右翼友邻军队防地被冲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又令公率部驰援马村(按:马村系第5个人军司令部地点地),第34师便放弃唐王山阵地,退至胡家峪。”
夏县日军先头军队7000人分三股南向进犯唐淮源第3军阵地。8日拂晓,日军攻占中条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后,一起向西北奔袭第7师师部驻地王家河,一起向东南奔袭第3军军部唐回。王家河遭日军重兵包抄,师长李世龙率部突围;唐回则在军长率预备队驰援王家河的环境下被日军空中军队与空降兵协同占据。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残存职员向东撤退至温峪(南通五福漳黄河渡口)一带,被日军挡住南去之路,遂与敌苦战,蒙受严峻伤亡后,再向东北、西北方向退去。12日唐军长及其所部在尖山堕入日军的四周包抄当中。在三次突围失利的环境下,“唐军长以保卫中条山职志得逞,当前大敌未殄,于尖山顶庙内自戕就义”。同日,第3军第12师在突围至胡家峪后遭日军截击,师长寸性奇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仍率部苦战。13日,寸部亦陷日军重围,寸师长二次负伤,右腿被敌炮炸断,自知有力回天,亦拔枪他杀。继忻口战役第9军军长郝梦龄与第54师师长刘家祺以后,再写一军当中军、师长同时就义的悲壮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