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简介[第2页/共4页]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10月4日毕业,计2645人。
第十四期门生于1937年秋、冬别离入校,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8年11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669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1510。第六总队于1939年1月毕业成都,计1520人。
1921年12月,gcgj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晤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黉舍,建立反动军”的建议。1923年1月中国gmd第一次天下代表集会决定建立军官黉舍于广州黄埔。9月,孙中山派蒋中正,张太雷,沈定一三人构成“孙逸仙博士考查团”拜候苏联,学习建军经历。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构造建立的“陆军军官黉舍筹办委员会”任命蒋中正为筹办委员会委员长,蒋因故辞职,由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办委员长,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书院和广东水兵黉舍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gmd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锻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传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别的另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gcd人担负教官及各方面卖力事情。
旧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现地点:中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
第十九期门生于1942年5月参军,分为步兵、马队、炮兵、工兵、特别班、辎重兵、通信兵7个科。1945年4月14日毕业于成都西校场,计902人。
1924年3月27日军校停止第一期重生退学测验,4月28日放榜,登科门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门生测验结束。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首任校长:蒋中正
[1]1924年,在国共两党魁度联袂合作、百姓反动风起云涌之际,世纪巨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诲为崇高奇迹,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书院――国立广东大学(明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称呼为“中国gmd陆军军官黉舍”,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标是为百姓反动军练习军官,而后其学员成为百姓当局北伐同一中国的首要兵力。1946年行宪以后中国gmd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度后改称“zhmg陆军军官黉舍”至今。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因而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别离呈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武汉百姓当局以gmd中心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心军事政治黉舍,展开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团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诲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道兼任),成为厥后广州叛逆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本校迁往南京。在广州,原中心军事政治黉舍仍然创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黉舍改名百姓反动军军官黉舍,黉舍只剩下718人对峙至毕业,其他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中正以百姓当局名义,改黉舍名为百姓反动军黄埔军官黉舍,并连续建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门生毕业后,1930年9月,黉舍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中正决定自行建立(南京)中心军事政治黉舍,宣誓反共。1928年3月,以中心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心陆军军官黉舍。建国后的水兵少将张学思,汗青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心军校毕业的。抗日战役全面发作后,1937年8月日军陷南京,厥后由南京解缆,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黉舍四易其地,门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迁校期间,因火线作战军队贫乏,十1、十二及十三期前后提早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4、十五两期门生。黄埔军校在抗日战役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概开赴抗日火线参战。抗战胜利后,实施军校改制,于1946年除夕后改名为zhmg陆军军官黉舍名义上国有化附属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