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师团的历史沿革(三)[第5页/共5页]
通称:照编成期间:1905年7月6日编成地:宇都宫补给军区:宇都宫
所属步兵联队(投降时):第2(水户),第15(高崎),第59(宇都宫)
1937年8月,813上海事情再次把第11师团招到上海。在上海罗店四周,中心军精锐罗卓英的第18军的固执戍守下,第11师团也尝到了苦头。在他们面前是厥后被称为:“红色铁墙”的坚毅工事。不管是炮击还是轰炸都不起感化,这个阵地的攻防战持续了近一个月。第11师团毕竟用人海战术胜利的冲破了“红色铁墙”。以后,第11师团没有插手南京攻坚战,而是路子台湾回了国。1938年9月被派驻满州。1939年10月,步兵第22联队(松山)被抽调出编入了第24师团。
师团司令部设在兵库县姬路市的第10师团是在甲午战役后的1898年新设立的。由来自兵库、冈山、鸟取这三县以及岛根县的一部分的兵士构成的。本来,关西、中国地区的师团是不配有重炮兵军队的。1936年,预定在冈山新建立野战炮兵第5旅团司令部和野战重炮兵第10联队(96式15公分榴弹炮),但是因为各种启事终没有实现。在日俄战役中,跟从着野津道贯大将所带领的第4军,转战于辽阳、沙河和奉天。
日俄战役一发作,第12师团被编入黑木为桢大将所带领的第1军。日俄战役以后,从1918年8月开端约一年间,第12师团出兵西伯利亚干与了俄国的反动。1932年的128上海事情中,师团主力虽没有出动,但是派出了以三个步兵大队、一个山炮大队为基干构成了混成第24旅团(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于1932年3月前去上海。旅团在上海的吴淞口登岸胜利,与在吴淞镇—庙行镇—大场镇一线恪守的国军张治中的第5军混战成一团。混成第24旅团花了将近3个月才占据了庙行镇。以后与第9师团(金泽)一起攻陷了南翔镇。5月5日,《淞沪寝兵和谈》被签订以后,旅团受命返国。
通称:锦编成期间:1898年10月1日编成地:善通寺补给军区:善通寺
让美军不寒而栗的抵当到底
与上海有不解之缘的四国劲旅
从中国疆场到南边战线
第二十一师团
第十四师团(宇都宫师团)
第十二师团(久留米师团)
通称:原编成期间:1938年4月4日编成地:宇都宫补给军区:宇都宫
所属步兵联队(投降时):第65(会津若松),第104(仙台),第116(新发田)
第二十一师团是在抗日战役全面发作以后新设立的,于1938年7月15日编成集结结束。同时被编入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徐州会战以后,最后被安插在徐州四周担负鉴戒任务。1939年2月的苏北扫荡作战和1941年5月的中原会战,第21师团都插手了。日美开战之前的1941年12月1日,为了加强北部法属印度支那的兵力,第21师团受命进驻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2月,胜利地登岸。这时,以第21师团部属的步兵第62联队和山炮兵第51联队的第3大队为基干构成了永野支队(永野龟一郎少将),被派往菲律宾援助第2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