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越民国之烽火远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56章 弱国的悲哀[第1页/共3页]

设备不敷,战术来凑!

“这个家伙对日军战术战法的研讨从‘九一八’的时候就开端了!”桂率真笑着说道,“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到中心军校、陆军大学讲课的,百里将军都赞叹不已呢。”

他以为教诲总队应作为计谋矫捷军队利用,矫捷矫捷地用于战役上的亏弱环节,而不是?以己之短搏彼之长,用于一线填坑白白耗损掉。

他们三人只能黯然感喟。

一种带着悲忿与无法的哀思。

宋鸿飞道:“即便不计重设备火力的差异,日军一个师团战时体例可高达2.8万人,我军一个师体例9000人,就算是精锐的中心军调剂师也要3个师才气与之对抗,更别提我军遍及都空饷缺编,有的处所军一个师也就五六千人,5、6个师才顶日军一个。”

从内心上讲,宋鸿飞并不同意军委会高层这类将教诲总队用于蹲坑填线的作战体例。

桂率真感喟道:“我们没有这个前提和才气,国度方才在35年开端实施兵役法,内战打到37年才结束,短短1年多的时候底子编组不了多少后备兵员,也贫乏体系的动员筹办。”

有多少中原甲士与他们三人一样,在为国度贫弱掉队而欣然感喟。

恰是无数个他们如许的中原甲士,在国度、民族危难的关头,以血肉之躯撑起民族的钢铁脊梁,这是一种任何仇敌都不成克服的钢铁意志。

他们三人都很清楚,两军在技术和设备上有庞大的差异,淞沪疆场上日军当代化多兵种结合的上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桂率真和邱雨庵两人都细细思考着。

宋鸿飞又沿长江划到杭州湾北岸:“我军水兵孱羸没法出战,空军已殆尽,日军仰仗绝对的海空上风和矫捷才气,这段200多千米长的地区,它们能够肆意挑选登岸地区。”

“作战摆设必须重视翼侧防护,兵力多囤少摆,前轻后重,还必必要留有充足的预备队,以封堵仇敌的冲破口,应对仇敌的迂回包抄。”

桂率真说道:“早前军委会以为杭州湾最合适登岸的金山卫一带,水浅、滩涂淤泥也较多,日军大兵团机器化军队受限,很难将超越一个师团的兵力奉登陆。”

这是一个弱国的哀思。

宋鸿飞苦笑着道:“奸刁的东洋鬼子,就是趁你还没能变强的时候突然发难!如果让我们筹办好了,它还敢来吗?”

他接着道:“日军规定2年现役期满退伍后即转入预备役,预备役期满转入后备役,它们另有百姓兵役制,平时构造停止军事练习,战时接管征召弥补参军。”

邱雨庵亦叹道:“尚未参战,我已实在感遭到了,日军不过数个师团,如何这么难打啊。”

“战前的17个常设师团建立了几十年之久。以2年兵役期计,每个师团10年内便能够轮番练习出10几万的后备兵员,随时弥补到这个师团中,相称于二次参军重新在老军队退役,在火线便能够即缺、即补、即战,战役力不减。”

三人都属国军精英军官,他们很清楚,我军兵力不敷以到处设防,疆场矫捷才气又远远不及日军,一旦被冲破一处,只怕久战怠倦的我军已很难封堵日军扩大冲破口往纵深生长,乃至会全线摆荡。

邱雨庵道:“金山卫,明朝期间这一带就是倭寇进犯我本地的首要线路之一。”

宋鸿飞只是淡淡笑了笑,又道:“这也是一个国度军事气力强大的表现,但我们在这方面实在差得太远了。我们教诲总队和中心军已完成调剂的军队还好,弥补团都颠末战术练习,也有战役力。”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