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越成崇祯,看我力挽狂澜》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18章 种子[第3页/共5页]

这一起长途跋涉而来,陈贞慧负担的任务不但是鼓吹,另有崇祯帝暗里交给他的另一项首要任务——调研底层百姓糊口。他需深切乡野村庄,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作,凌晨随农夫下田插秧,哈腰弓背,泥浆溅身;晌午帮农妇烧火做饭,烟熏火燎,汗流浃背;夜晚与老者围坐炕头,聆听家常琐事,嘘寒问暖。细细察看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聆听他们的心声诉求、抱怨委曲,看百姓衣衫陈旧补丁摞补丁,粗茶淡饭难饱腹;听他们哭诉苛捐冗赋重、兵匪灾害多,并以此详确素材,经心构成调研陈述,按期向崇祯帝照实汇报,为朝廷决策供应一手根据,盼能助朝廷精准施策,解百姓燃眉之急。

身后跟着的一众伶人,长幼皆有。年青人法度另有生机,脊背挺直,却难掩眉眼间的怠倦,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衣衫;老者拄着简易拐杖,脚步盘跚,满脸风霜,每一步都透着光阴沉淀的沉重。大家脸上都带着长途跋涉后才有的倦容,可眼神里仍藏着一丝对登台演出的等候。

这支流浪梨园,实则是陈贞慧亲手经心组建,背后承载着他的一腔热忱与弘远抱负。彼时江山破裂,清军残虐,大顺军余部盘据,百姓于乱世中苍茫无助,大明荣光蒙尘。陈贞慧痛心疾首,决意挺身而出,一心想要唤醒大明公众深埋心底的爱国热忱,让那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鼓吹崇祯帝公布的诸如减免赋税这类惠民政策,使百姓实在感遭到朝廷的体贴与恩泽,晓得朝廷仍心系百姓;凝集分离在官方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御内奸,重拾江山斑斓。

这支步队进了红花埠村后,眼尖的班主敏捷寻了一处宽广平整的空位,大手一挥,表示世人停下。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们呼喊一声,纷繁跳上马背、奔到马车旁,谙练地卸下一块块丰富木板。他们伎俩纯熟,拼接时榫卯符合精准,牢固行动一气呵成,手臂肌肉紧绷,青筋微微凸起,未几时,戏台的框架便有了雏形。几个女伶人也没闲着,在一旁细心清算着戏服和道具。那些色采素净的戏服,固然历经旅途颠簸,衣角有些磨损,绣花丝线偶有脱落,但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还是披发着奇特诱人的魅力,金丝银线闪动微光,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的绣纹栩栩如生,仿佛随时能从衣角腾飞、游弋而出。

简易戏台搭建起来实在轻易,没费多大工夫,一座粗陋却规整的戏台便耸峙面前。跟着一阵激昂欢畅的锣鼓声突然响起,仿若冲锋号角,突破了人群的喧闹群情。班主整了整衣衫,双手抚平长衫褶皱,稳步走上戏台。他身姿矗立,脊背如松,目光诚心,对着四方百姓拱手施礼,作了个长揖,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我们福明班本日路过贵宝地,人生地不熟,全仰仗大伙赏口饭吃。在此处为乡亲们演上一场,所求不过些许赏钱,好让大伙有口吃的,熬过这艰巨光阴、度此生存。如果演出中有甚么粗陋不当、获咎之处,还望各位乡亲包涵一二。”班主言辞诚心,眼中透着几分谨慎翼翼,毕竟身为流浪梨园,初到某地按端方都得拜访本地的地头蛇,可他们初来乍到,两眼一争光,底子不知该找谁疏浚干系,这番收场白,也是给本身先留个安妥的退路,以防有人挑衅惹事、无端找茬。

人群当中,陈贞慧一袭青衫,神采淡然却目光锋利,仿若藏匿在暗处的察看者。他冷静察看着围观世人的神采,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纤细神采。他瞧见大伙虽有些惊奇于这支梨园会演出这类饱含深意的节目,交头接耳、群情纷繁,有的白叟点头轻叹,有的丁壮人皱眉深思;但提及那免除赋税等利好政策时,眼中较着透着正视与期盼,目光刹时敞亮起来,有人不自发点头,有人小声拥戴。陈贞慧心中暗喜,看来这鼓吹战略见效甚好,不枉此番辛苦,数月筹办、一起颠簸,现在终见效果,如播下的种子冒出了新芽。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