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借人[第2页/共2页]
长安京兆尹大牢内,张天健打量着面前的中年人:“你就是杨素?”
“大冢宰,高颖我先借来用了,你不会舍不得吧!”张天健半开打趣对宇文宪道。
“哦!”张天健点点头,“大冢宰,你持续!”
凌晨时分,韦府门外,几个仆人正在酒水扫地。
张天健并没有答复他,只是自顾自道:“杨素,字处道,弘农杨氏以后,先祖世代为官,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周汾州刺史。大冢宰宇文护把持朝政时,引你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多数督。我说的可对?”
“韦孝宽府上的下人竟然是如此模样,太让我绝望了!”白衣少年嘴里嘀咕了一声,又冲着那几名仆人道:“你们去奉告韦孝宽,就说我姓张,特来拜访他,通报晚了,谨慎韦孝宽打你们板子!”
“叮咛不敢当,我传闻大冢宰部下有一个叫高颖的记室?”
“这事我不是说过了,不准!”宇文邕不耐烦道。
杨素不自发地点点头。
“确有此人!”宇文宪点点头。
“有一次郭绪让高颖送一件公文,高颖随便一翻,嘴里咕哝着说这个典故用错了,郭绪不觉得然,以为高颖是个武人能懂甚么?因而半活力半带迷惑地问高颖典故用错在那里?高颖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郭绪听罢不由感慨,感觉高颖的才调在本身之上,枳棘非栖凤之地,不好再让高颖做本身的下人。因而郭绪便向我保举高颖,说他是人中龙凤,前程不成限量。刚开端我还不信,召见高颖后我见他面貌不凡,再一试公然善写文章,书法又好并且多才多艺。大喜之下我便将高颖引为记室,此次陛下招贤纳才,我正筹办保举高颖,让他独当一面呢。”
宇文宪不知张天健是何意,只能一五一十将本身晓得的和盘托出:“高颖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怀,读了一些史乘,特别善于词令。当初,他还是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富强矗立如同车盖。乡里的老年人说过,这高家要出大朱紫。父亲高宾身后,高颖便从了军,做了郭绪的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