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出游[第2页/共2页]
两个秀才撩开车门布,跨了出来。王复身上穿戴的是一件狐皮大裘,富丽宝贵,而陈剑臣身上穿戴的倒是一身朴素痴肥的棉袄,面子倒是全新的。
秋枫冬雪。
陈家家道固然贫寒,但陈剑臣自幼熟读四书,有“神童”之称呼。在这个“科举窜改运气”的官本位天下,该称呼非常管用,有八股文天赋的人,哪怕出身再寒微,普通人也不敢小觑,谁晓得哪一天穷小子就落第了?
这口紫檀木书筪规格不大,但因为材质的原因,甚重,要不是陈剑臣练过,还真不好照顾。
王复一样是一名秀才,但家庭背景比起陈剑臣就远胜了,地主阶层,具有良田百亩,可谓大族后辈。
车厢内铺着丰富的锦布,还搁着炭火,甚是暖和。陈剑臣和王复围炭谈天,说着些不着边沿的闲话。
王复本年二十九岁,孺子试足足考了十次才获得秀才资格,真正迈入“读书人”的层面。论天赋,他天然比不上陈剑臣,进入明华书院后亦是浅显的“生员”资格。是以,他感觉有需求借助同窗之谊的桥梁和陈剑臣提早打好干系,而不是比及人家金榜落款时才去抱佛脚,那就为时已晚了。
本年的第一场雪,下得特别大。
比如说,王家。
只可惜他算盘打得响,却千万没有算到这天下竟然另有穿越之事。
在大雪纷飞当中,陈剑臣正坐在一辆舒畅的马车内,赶往笔架山。同业的,是马车的仆人,名叫“王复”,字“拂台”。
美,太美了!
工具内,乃至包含那些百姓地主阶层。
这和家道出身无关,纯粹是地球位面的思惟风俗捣蛋。
那口紫檀木书筪,两尺长,九寸宽,制工精美,照顾便易,其内可装纳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的确是读书人的一大杀器。至于紫檀木料,光彩深沉,天生香味,防虫防蛀,绝对是可贵之物,有价无市。
人间竟有如此美色,可谓绝伦呀!
以是,每年入冬,特别是下雪之时,就是笔架山上游人如鲫之时。
陈剑臣和王复同亲,在乡上同一间私塾读书,更巧的是,他们同年获得秀才功名,并一起考进了江州的明华书院,是以相互间很有些同窗之谊。
是以,一向以来陈剑臣和莫三娘的糊口都比较安静,罕见不长眼的人找上门来寻费事。而常日里,还常常遭到邻居们的热忱帮忙。
王复微微皱了皱眉,但当他走前两步,看清那女子的边幅时,一下子如同被电击了似的,脑筋一片空缺,满身麻痹住——
古往今来,无数的事例证明,到了当时候,就是穷小子清理旧账,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时候。
书筪是读书人出内行旅时的必备行李,感化性可比承担之类的好多了,具有安稳、容量大等长处,其上还装有竿子挑着布幔,能防晒遮雨,的确是调集多服从于一体——有身份有职位的读书人的书筪普通由书童拿着,不过陈剑臣目前的环境只能本身背。
当雪落大江,浩浩汤汤,更加壮观!
另一座山叫“笔架山”。
猛地赶车的王家车夫阿水一声呼喊,喝住了奔驰的马匹,让马车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