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请假一天[第2页/共4页]
宋时便叫他们先做副小的拿来给孩子们玩,若另有工夫,再订一套木雕的小鱼,鱼嘴里镶上一颗磁石,转头拿细竹枝绑个小钓竿,系上铁钩,就能让孩子垂钓玩了。
宋时家的坐的躺的都是他们父子做的,雕花、榫卯布局都极其精美,人坐上去腰臀背颈也天然有承托,非常温馨,可知其技艺之佳,无可思疑。
不过他发明羽毛球也一样能进体育史啊,比三元球端庄多了这名字!
他们也不拉网,就在主院里一人一个小拍子,拿着球拍随便打着玩。小孩子打得没准头,但宋时技术好,前冲后退地总能捞起来,边打边给中间的小丫头们讲技能。
霄哥儿从叔叔燃烧熔番笕、蜂蜡时便冲动得“哇”了一声, 待到看着他往碗里洒入颜料, 调和出光鲜光润的蜡液时, 便不想再告他的状了。到早晨一家子吃罢饭, 宋时将一盒包装好的蜡笔送到他手上,立即就成了这孩子崇拜的工具,连他亲爹都要掉队一步。
外头墨客们对三元木成品的猜想也越演越烈,只是自忖学问不敷以登三元的门,不敢亲身到他家问。宋家两位兄长身边的朋友倒有问的,这两兄弟却都笑而不答,得瑟地说:“待到四月二十的文会上,我们定然带去,叫诸贤一饱眼福。”
倒有位唐县来的文武双举人岳举子随身带着“三元球”,想给他本人瞧瞧,当下也叫人拿来,当着世人的面翻开了包装:内里包着个头部略有弧线,粗看似桨的实心木拍,配着一只拳头大的圆圆的皮球。
宋时倒有些猎奇,一面叫人到车上取羽毛球拍和球来,一面问被骗消耗者:“不知哪位贤兄带了球来,可否让我一观?”看看当代木工的盗窟程度,满足一下八卦心机。
他幽怨地看了兄长们一眼,含笑对刘府尊与府县两套班子的官人说:“大人谈笑了,这球那里好叫甚么三元球。我做这球时因怕球轻,打起来不稳,故叫人给它插了一圈羽毛,以此取名羽毛球了。”
罗徒弟父子还搭送了两枝杨木打磨的小鱼杆,只要手指粗细,又轻又矫捷,正合适孩子玩。
宋时看着没错便点了头:“就是如许,这拍子不需用甚么好木料,只是要轻。羽毛球最好用软木削成,也是要轻,边上绑的羽毛用又硬又长的鹅翅飞羽,要绑得均匀安定。”
三元球……那和平常踢的气球一样么?可他又寻木工做,必然要带个木头配件,该不会是捶丸、马球、驴球之类的吧?那木头做的三元鱼又是甚么?宋三元家总不至于要像贫儿家般雕个木鱼摆在盘子里当菜?
又玩了一会儿,老太太院里几个丫头差未几看会了,便叫她们陪着霄哥儿打,不上场的捡球。
宋时尽力回想着板球的弄法,刚才筹算退球拍的那墨客却伸长脖子看着小厮手上的球板,“咦”了一声:“这如何跟我买的不一样,我买的阿谁是正圆头接着一个细竿的。”
墨客想得心神不宁,没到早晨便仓促回家和同窗老友提及这“三元球”“三元鱼”之事。
他拾起球在手中颠了颠,含笑说道:“这板球也是懦夫锻体的球,我那羽毛球倒是摄生健身的球。我带了十套球拍与多少网球来,待会儿诗会结束,诸位官人、才子若不疲累,何妨一起打球休闲?”
传闻这打法还在军伍里传播开,专有武人如许打球以显其臂力和腿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