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79|第 79 章[第2页/共3页]

能叫天子看入眼,记在心上的,才是真正的可贵之士。

“臣对:臣闻臣闻人君之治天下也,必安攘兼举……”降落有力、微带江西口音的声音回荡在殿中,将文中所上的内修外攘之策一一念来。

宋时平静自如地答道:“臣是新泰二年生人,本年二十有二。”

不止!他还亲手写了“皆宜措诸行事”“安攘大计而蔚然自著”“可称为豪杰”之语,亲手将他送到了状元之位上。

前朝就有因考生名字不好、原卷笔迹不好、卷中内容不得上意、或天子担忧殿试中有人作弊等原因而从二甲中另挑人补上的。厥后内阁便留下定规,将二甲最优的卷子一并送入文华殿, 若他们定下的一甲三人分歧圣心, 立即便可从余卷中挑出补上。

他回班以后,谢探花紧跟着站上前去。一甲三人皆是出班前跪,伶仃拜见天子,而前面的举子便不再出班,只在班内跪下。

不低头也没用,皇上坐在丹墀御道上头,他的脸得仰九十度才够得着御颜。不过天子对他倒似格外看重,问了一声:“本年的状元,该是三元落第吧?”

他只顾着自家冲动,竟没重视到王妃脸上的出尘清孤中,垂垂掺上了一丝幽怨。

满朝文武都正看着他们这些新举子,桓凌这行动也不太惹人谛视。宋时收敛目光,垂目看向脚尖前那块金砖,嘴角却微微往上挑起,暴露一个开阔的自傲的笑容。

但是贰内心再抱怨也没用,吕首辅已拿起了那份卷子进读。

他只能悄悄但愿前面另有更得圣心的卷子,但是三甲卷读罢,天子便直接摆了手:“这一科先生辈选得恰当,前面的便不必再读了,便叫拆了弥封,送去廊下填榜吧。”

他偏又是兵部尚书,论兵食策,另有谁比他更有权威的?若非他如此大力夸这策问,说不得吕首辅便把这卷子落到二甲了!

礼部执事官捧黄榜从奉天门出,鼓乐前引,进士后随。礼部官员在左安门外张挂皇榜后,顺天府便牵来骏马,令从人在火线撑上伞盖,张鼓乐在前带路,大张旗鼓地送进士归第。

他退回本班以后,堂上文武的视野另有很多落在他身上的,乃至第二位上堂的马榜眼出班施礼时都有点儿被萧瑟的感受。

只这一句,已是以往那些状元都捞不着的特别光荣了。他们这些进士撒在天下范围内可贵,但这紫禁城中倒是随便拉一个官人就是进士,有多么奇怪?

但是大郑朝不让寺人弄这些礼节,都是鸿胪寺官员导御驾上殿,赞礼官指导举人向上四拜。而后传制官奏请传制,将放着皇榜的御案放在丹墀御道中,称“有制”。

新泰帝看着他这般丰采,也例外多问了一句:“状元本年几岁?”

三百零五名进士一一陛见后,随乐再拜四拜,便是最令天下人沸腾的镇静榜了。

桓小师兄虽是新近升上去的,位置也极夺目,他没找几下便找着了人,抬眼看去,却见他师兄正光亮正大地看着他――

就是观光过故宫无数回,插手过各地清朝风俗活动的宋时,也不由自主生出了一点崇高的感受。就仿佛无数摄像镜头推到他脸前,亿万观众正看着他这光辉的,为当代人争光的一刻。

不是他必然盼着宋时不好, 只要他能考在二甲三甲, 淹没在这三百零五名进士里便够了。毕竟会试成绩不如最后这殿试的要紧,就是得了会元也轻易叫人健忘。而每三年都有三百余名新进士涌入朝中,过上几科, 一个前科进士也就渐归于寂, 他家令孙女退亲入宫、攀附皇家之事天然就无人提起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