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 38 章[第1页/共4页]
哪怕“三下乡”没甚么出奇的可看,出城玩耍一趟也算值得。
幸亏他还晓得带上充足的民壮。
他漫想着没用的东西,黄大人却将手一合,点头笑道:“好好好,朝廷恰是缺赋税的时候,你们县里遭了灾,却能不要施助,不求免粮,本身处理难处,实是处所官员的榜样……也可抵一抵黜落太多生员、讼案数太高的缺点了。”
甚么叫“三下乡”?莫非前头另有一下乡、二下乡?是从填河堤、援救哀鸿那次算起么?
恰好另有微服私访用的黑篷车在县里,比从官车低调、便利。黄巡按便叫人套上马,车窗内加装上不挡视野的玄色细纱帘, 搁上罩着铜丝罩的炭盆, 又带着田师爷微服出城去了。
黄大人听了宋县令的解释, 倒更加有兴趣, 负手笑道:“摆布本日衙门也无大事, 干脆本院也做一回亲民官, 去看看那‘三下乡’。”
哦,竟真是如此么?
桓凌却在他肩上按了一下,拦住他的话头,对他与黄大人说道:“不必担忧,这讲坛建得起来。下官前几天趁夜按王家贪占地盘之例将林、徐、陈等人家合该追回的赋税田土、应缴的罚款算了一遍,再加上那些之前自首,主动缴税的……算来岂止三数万。武平县一年夏秋两税通不过八千两,征的本质米折成银子也只五千六百余两,等催讨回这些大户积欠,便不须再请朝廷免赋税了。”
医官下乡看诊是一下乡;官伎下乡唱曲是二下乡;那第三下是甚么?是教谕下乡讲学么?
武平县医官就坐在最上首,背后两颗大树间拉着一条红布横幅,上写着“武平县医官、郎中下乡送医施药”。几个民壮敲锣打鼓,在桌前排得长长的步队旁高喊:“按挨次看,不准争抢、不准打斗!看完的拿着药方到背面观里等道长们抓药,我们宋彼苍舍钱,每人赠三副药!”
黄大人微微皱眉,叹道:“怎地又唱这段?百姓们本身爱唱这曲子是好,可我们仕进的逼着人唱逼着听,岂不成了自卖自夸?轻易叫人笑话。”
宋县令也说不大清楚, 只说:“唉,劣子实在带了些西瓦子说话、唱曲儿的人, 找下官借了县里的医官, 又自去寻了几个郎中,传闻还要带上驿站养马的兽医……下官亦不知他弄甚么, 只晓得是跟着桓通判一道去的。”
两旁夹道榆树掩着视野,车子转畴昔些,恰便从枝叶间见侧重檐斗拱、青瓦粉墙,庙门前挂着一个描金木匾,看其上题字,恰是他们要找的洞元观。
宋时也混在此中,拿着旧鱼鳞册对新画出的图作对比,正跟桓凌一起对比有无出入。
只要儿子安然无虞, 宋县令夙来是不管他做甚么都支撑的。并且这回他是跟着桓凌的丈田步队出城去, 步队里有府县两级的快手, 护住他这宝贝幺儿不成题目。
他们笑了几声,忍着卢兽医口音浓厚的西南官话听完了这段养猪知识,非要看看这台上还能演甚么。这一场讲完,刚才那艳妆女子又下台,朗声说道:“感激卢医官为百姓们讲授养猪机密,下一场由城北宋氏制肥厂李徒弟讲授施底肥、种肥、追肥的最好机会。”
黄大人笑道:“当时桓通判几乎超出宋县令接了旨,可不叫人惊奇。我看他也是体贴则乱,周王选妃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宋大人父子该晓得的也早晓得了,哪有甚么受不住的?”
仿佛不对,这里也没瞥见教谕、训导们……他转头问田师爷,田师爷思忖了一会儿,不大必定地说:“莫非是通判下乡?”
他正想着,那对唱曲的佳耦唱完一场,起家谢了世人,自鄙人场,台后又上来了一名妆容如同那天的祝姑姑普通浓艳的女子,朗声道:“感激杨娇娇蜜斯与元琴师的《白毛仙姑》传。这一场暂唱到这里,上面有请县驿站卢医官为大师传授养猪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