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305|第 305 章[第2页/共4页]

这才是真正窜改这群门生出息,乃至窜改他们桓宋理学职位的大事。

其别人虽未直接封官进爵,却也有机遇去挣个能够尽展他们才学的出息――

京里来的天使们赶到吉安府援助的“桓宋理学尝试室”时, 最早一批放线菌菌种才刚从砂土管移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内官们在桓宋二人面前竟毫无架子,一面劝酒一面转述宫中和朝臣如何夸奖他们,又力劝他们早些还京:“我们到天津下了海船,有一趟太子殿下特地命人预备的小火车专门接送二位侯爷和令弟子――”

此菌祸害甚重,幸亏宋桓两位院长已经找到了禁止它们的放线菌。

不但他们两人得封赏,这些门生也得了金帛御酒、银钱谷米之类的犒赏。发明野生雄性不育稻的赵瑞赵门生还得了其中书舍人的虚衔,赐了全套官服,当场穿戴起来,的确比中了进士还光荣。

宋桓二人听他们说话都听得口干舌燥,好轻易见钦差们豪情退去, 赶紧承诺道:“正该如此。院里已经遣人预备下香案了,我们先请出圣旨,接旨以后再观光。”

到当时候,能有大量有科学素养的学者,工厂、当代化农业昌隆起来,普通人都吃穿不愁,能送得起孩子读书……如许的天下和后代能有多大辨别?

他一手捋着宋时脑后的头发,笑问道:“当年我们在武平时,你一个少年童生代父亲办理衙门,抚民理政,建那些工厂……展露的才具实在比本日的宋三元做出这些事更令人惊奇。我却从没想过那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你猜是为甚么?”

宋时太传闻过了。

宋时自傲地说:“岂止现在是乱世,今后代代都是乱世,只会比本日更好。”

有如许的品德,不是贤人,也合是个贤人。

四五天后,斜面培养基上的菌种便被转移到了广口烧瓶中拌了草灰的米饭里,再过四五天又换一瓶米饭。半月后米饭熟烂,瓶底流下一层酱油般的褐色液体,便是做成了。

这下倒好,两位大人荷圣恩而还京,进京时又奉上能治稻麦病的良药酬谢皇恩,岂不又是一桩足以传世的嘉话?

来传旨的内侍不由叹道:“这划一劲儿可比得咱家在皇庄上见的尝试室了, 谁敢信是外省一个府城办起来的?”

一旁冲动的门生们叫他点醒,又哭又笑地来谢皇恩、师恩,半晌才将清算美意绪。此时吉安府已排下宴席,唐知府同府中众官员作陪,筵请这几位传旨天使,并与两位侯爷和他们门生道贺。

内官们满面堆笑,“皇亲”二字不离口, 不待宣旨便将圣上的态度都传达出来。

“因为我的时官儿这么好,做甚么都是应当的。”

王公公抢着个瓶子,依新学来的尝试标准扇闻着味道,闭着眼叹道:“有点儿香。这些日子我们看着门生们往米饭里掺着菌种,看着它熟烂,就觉着有些像人家做酱、做秋油的。”

不过做宫里做酱都是用干馒头、饼子,倒是没见过用米饭的。

不过他们这一起作的颂人的文章少,颂稻的文章多, 夸了一阵, 有些词穷,便向两人问道:“这尝试室里但是种植辟寒稻种了?传闻另有新农药。待会儿接了旨,还望两位皇亲带我们亲作一观。”

天使出行前,圣上正令太子与阁老们正议着将杂交水稻推行至两京十三省后该如何管控。虽有很多细情还未论定,但已制定最首要的一条:就是在各州府设农官衙门,由此衙门制售杂交良种和化肥。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