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 15 章[第3页/共3页]
宋大人点头笑道:“那里有甚么秘方,不过是厨子随便弄出来的东西。只消在硝石加水弄的冰盆上铺一块薄石板,将酸牛乳倒在上头,加些碎果肉,用小铲儿翻炒,待半凝不凝时掇入模型,再放进冰中稍稍冻硬就是了。福建多有水牛,做这东西也不费难,若在北方就更轻易,只寻那些养牛的回回子买些酸乳,直接冻了就能吃。”
本年他们上任得太晚,没赶上征发夫子修河道的时节,不管有甚么灾害都只能等着。幸亏他已经建起了水泥厂,备了几间库房的水泥,到时用竹笼装着水泥堵缺口比用石头填费事,应当能对付几场洪灾。
蒲月下旬,礼部左侍郎邢周因病致仕,桓侍郎接任他晋升左侍郎。数今后便有一骑飞骑急驰入京,带着从福建取来的退婚文书,以及保定宋家收藏的订婚手札与信物玉环进了桓府。
可惜他们年纪都不小了,宋时在外头盯着,只给他们吃这一块,吃罢就改上了井水湃的荔枝、樱桃果盘和祛暑化湿的香薷饮。
因他们吃了冰,午餐也上的简朴,只上了几道盐焗鸡、红烧肉、酿豆腐之类的客家名菜,参鲍翅肚一概不消,倒是多用了些山家清供:有到县衙后院现挖出本地特产猫竹笋,埋在竹叶里煨熟而成的傍林鲜;又有摘荷花与豆腐同煮的雪霞羹;另有效葱油煎后加酒煮的东坡豆腐;山药合碾碎的大米熬成的玉糁羹……
以北方学子之身,在福建院试中以第三名经魁身份取中生员,的确可称奇闻了。
他将方剂夹在一套宋版书里,送给方提学当作临别礼品,殷殷地送座师出了东门,去上杭县持续提督学政。
世上哪儿有仕进做到他如许萧洒的?
这还用两年?有提学大人的文章在前头吊着,这群门生不睡觉也得把文章作出来啊!如果方先生再晚两天去别处梭巡,他都能搞脱手动油印机,当场印一册当土仪给先生捎走。
这一天刚吃了东坡宴,转天宋时便从寺里请了个清俊风雅的和尚无尘来陪侍提学。那和尚竟是个禅教双修、以儒解佛的诗僧,见了提学也不讲甚么因果报应,而是提及了“三家一道”,儒道佛皆一心,只是名有分歧的观点,又能在提学面前议论唐宋八家文章,指物作诗——
蒲月初十,当选臣女礼部右侍郎桓峥之孙桓氏等十余人选入宫中小住,以便朱紫察看其言行举止、心性志向。住满一个月后,再待皇后遴选,终究挑一妃二妾奉侍周王。
宋县令这么说,相称因而将自家私房好菜的秘方送与方提学,也惠及了县衙里几位官员。世人都承他的情,方提学也道:“大令真是风雅人,如果别人得了如许的点心方,自必珍而藏之,秘不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