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事终成[第1页/共2页]
景云二年,朝廷于广州府设立船舶司,令宋王李成器为东南经略使,兼领船舶司,设衙收取海贸商税,自而后,国库垂垂丰盈,一改先前之窘状。
东南经略使有宋王去,新筹建的海军,都督一职则是当场选人,刘三准,羽林卫出身,张昌宗的嫡派人马之一。
此人选一出来,李隆基眉心一跳,下认识的便道:“启奏陛下,若船舶司建成真有那等丰富的利税,这海军提督的人选便当慎重,事关海上飞行安然,事关我大唐国威,臣觉得,人选更当慎重。”
跟着源源不竭的动静报上来,关于设置船舶司,加收商船税的事情根基也定下来,朝廷持续开了很多次的朝会,以制定和公布完整的政令和打算。
李旦点头:“太子说得对,事关严峻,人选是当慎重。这个刘三准,诸卿觉得如何?”
刘三准是羽林卫出身,若论对他的体味,天然没人比得过张昌宗,他当即出列道:“启禀陛下,刘三准臣略知一二。此人使得一手好弓,在羽林卫中素有神弓手之誉,论弓术,只比臣略逊一二,并且,此人非常善于调教弓手,麾下人马皆以射术见长。当年,先师宫中走水,时价刘三准值守宫禁,中宗大怒,责他保卫倒霉,贬谪岭南,这些年一向用心练兵,熟谙广州一代的水情。统兵之事,用熟不消生,臣觉得令刘三准统领海军非常得当。”
这统统落定,已到年底,在元正到来之前,承平公主于府中停止饮宴,道贺升任匡政,虽未广宴请宾朋,但也贺客如云,各种贺礼堆积成山。
听到张昌宗如此评价刘三准,李旦竟然有些感慨,问道:“刘三准便是当年价守宫禁的人?”
朝廷没钱,宰相也难做,一听有能够增加利税,还不至于影响民生的体例,与会的大臣们都很感兴趣,纷繁抖擞精力,当真地看疏奏。
这疏奏就跟李旦说的一样,名义上是承平公主递上去的,实则倒是张昌宗写的。张昌宗读了这么多年书,写篇文章也像模像样,只是,思路一时还改不了,写关于经学的文章还好,写这类疏奏不免又落到“无图无本相”的门路上,各种数据非常详确,压服力很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挟此功,镇国承平公主列朝封官,得封匡政一职。朝臣再以不符礼法,历代公主皆无官职之类的来由反对,皆被李旦采纳,李旦言道,镇国公主之功,非平常公主可比,封赏自也该异于平常,不如此,何故彰显公主之功?如何显现朕治国理政之决计?但有功,但于国于民无益,非论身份,只要有良策,朕皆取之。
承平公主有感于天子的信重,所收贺礼分文未留,全都捐了出去,用于施助年中受水旱之灾的各州哀鸿,又严管门下官员,非常惩办了几个贪腐且官声废弛者,固然做事还是强势,但所言所行却有了章法,一时候,风评大好,非常给本身和天子涨了脸面和名誉。
而李旦,在朝中有了承平公主与张昌宗等人的支撑,以均衡太子的权势,手中垂垂把握更多实权,局势初成。太子李隆基见状,也收敛姿势,在天子面前更加恭敬,再不复畴昔的强势,朝中局势渐趋均衡。
张昌宗默了一下,沉声答道:“回陛下,是的。”
母子俩儿不免一块儿感慨,若论对民气的把握与判定,还是已经亡故的上官更加精通。薛崇胤还评判道,张昌宗此次的手腕,更像是连络了他师父与他本身两小我的手腕,单只一人的手腕是没法做到这等成果的,张昌宗不愧是上官的好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