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采买扫荡[第2页/共2页]
故,杨喜儿走时,她还硬塞了一匹粗布上去。
“哦?”杨喜儿听罢,来了兴趣。
她转头拿出上好的碧螺春,泡了一壶,才去堆栈里打包。
杨喜儿拿出二两银子递畴昔,“那就再拿5匹绸缎,2件小棉袍。”
归正,储物柜里另有挺多银子。
细粮细米都是要买的。
云姐先是道了声恭喜,而后才起家从架子上取了一匹布下来,“这是绸缎,比丝绸锦衣便宜,又比粗布麻布顺滑。普通有重生娃的人家,都会买上一匹,做成里衣和尿布。至于保暖方面,外头穿个棉袍,就准没错。”
问完价后,她就道,“要10袋粗娘,2袋细米,油盐各500铜板。诺,拢共5两。”
若真到了夏季,只怕那些毛絮冬衣起不了甚么感化。
……
“一匹绸缎多少银子?”杨喜儿问。
彩云布庄。
老板娘天然没有错过她的神情,觉得她是经济宽裕,叹了口气,提示道,“客长就是不在我这里买,也快些筹钱吧。咱这地,若没有棉袍,只怕熬不过这个夏季。”
“成,要。”
北安的冷,她是见地过的。
嘶。
两排,拢共12锭银子,一锭约莫10两。
她落座在她劈面,顺手给她倒了杯茶。
但她也没说甚么,又进堆栈把棉袍搬出来。
等她走了,杨喜儿也顾不得品茶,赶快从储物柜里拿出4锭10两的银子。
一刻钟没到,就成了笔大票据,老板娘天然喜不自胜。
不消多时,老板娘就从堆栈里出来了。
这布庄不大,但布局却让人很舒畅。
“不晓得老板娘可否优惠些?”
听起来,棉袍就近似当代的长款羽绒服,是北方夏季的保命神器。
拿个一二两出来给大师改良下糊口,倒也不是甚么大事。
杨喜儿百无聊赖地等着,余光却瞥见铺子里的点心。
“客长,棉衣已备好,可要我安排人给你奉上门?”她问。
若一人买一套,那就是44两。
“你容我算算。”老板娘赶紧拿起算盘噼里啪啦起来,好一会,她才昂首,“40两,起码40两。”
想到小小和其他孩子,杨喜儿还是没忍住买了些。
把账算清后,杨喜儿倒吸一口冷气。
从彩云布庄分开后,杨喜儿拉着大板车,径直去了粮食铺。
连续做了这么两单买卖,云姐的嘴角都要翘到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