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就有钱还债了吗?[第1页/共2页]
库存?
掌柜袖着双手跟在身侧:“我们高家的丝绸,连老佛爷都要夸哩!”
说着,就要上手收金饰,已是做好这边不收,就上别产业铺的筹办。
她不动声色,视野舒展托盘:“死当。一两金饰现在能当多少钱?”
“走,出来看看。”她揣紧荷包,踏进当铺大门。
如此过了几日,身上的伤都好利索了,沈清才揣着金饰出了门。
沈清蓦地想起这是清朝。
沈清照做。
但这类布料不透气,不能贴身穿戴,手感也很涩。
“王氏前俩月卖了上千匹丝绸给洋人,把库存都处理了,”掌柜看一眼劈面商店,小声道,“拿到一笔现银,这才转去做了洋布。”
一番胶葛下来,沈清总算拿到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几十种真丝丝绸挂在墙上揭示,有纯色的、带花色的,皆都光芒温和敞亮。
眼下固然月息有了下落,但以后另有十万两的本金,以及要取她命的人。
“老佛爷都说好的丝绸,为何还卖不出去?”沈清下巴点了点劈面的王氏丝绸行,“一样卖丝绸,他们的买卖却很好。”
贵的东西有贵的市场和卖法,就看如何找到渠道。
她把票子收好,和春菊往高家绸缎庄走。
掌柜眸子子转了转:“一两金饰的死当是二十七两银子。”
沈清挑出一看,竟是一把锋利的发簪刀。
沈清不动声色走进铺子。
掌柜感喟:“洋布花色素净、质地坚固,不输丝绸,且代价昂贵,浅显老百姓也买得起,故去找王氏采办洋布的人就多了。”
“是的少奶奶,”春菊抬手指向贩子南边,“高家的绸缎庄就在阿谁方向。”
春菊问:“少奶奶您是如何瞧出那掌柜短称的?”
想体例把库存的丝绸卖了,不就有钱还债了吗?
沈清放手,视野一瞬不瞬地看着金饰被一件件称重。
沈清把金饰盒藏好,不甚放心肠睡了一觉。
她刹时看到但愿,从速问掌柜:“那别家丝绸行呢?有抵抗住洋布打击,保持买卖的么?”
她从小学珠算,插手过珠算大赛,当铺掌柜在算盘上动了甚么手脚,她一眼就瞧出来了。
天可贵阴沉,一扫前几日的大雪,阳光照在青灰色的石头路上,熔化了积雪,寒气沁人。
沈清笑了笑:“他不是短称,而是筹算盘的时候,用心打得很快,顺势打错,少计了五两金子。”
虽说洋布有丝绸所没有的长处,但一样的,丝绸也有洋布赶不上的上风——比如质地柔润、光彩敞亮、手感极佳。
她想了想,将发簪刀插入发髻中。
“我这是古法金,没有焊件,十成十的纯金。”沈清懒得跟他墨迹,干脆道,“三十三两,不能再少了。”
“王氏改卖洋布了,只是那牌子还没来得及换。”
当铺占地四个铺面,收支的人很多,看上去倒是正规。
她就不信洋布出去了,统统人都不买丝绸了。
春菊捣鼓了一通金饰盒,捧着放到了桌上。
史乘说过,慈禧太后目光抉剔,连她都夸的丝绸,那品格定不普通。
没错,高家除了宅子,另有丝绸!
嘴里说着话,一双小眼睛倒是从上到下将她打量了个透。
老佛爷?
饶是天气如此,路两旁的商店倒是热烈不凡,每家铺子都站满了遴选商品的客人。
掌柜持续道:“这些年,因为洋布的打击,没人情愿再买高贵的丝绸,朝廷这些年资金也吃紧,也不如何南下采购丝绸了,以是我们才会被这库存给拖垮了。”
沈清皱眉:“几大银楼本日的金价都是三十七两,你这才二十七?”
沈清这才明白过来,洋布就是当代的化纤面料,常常用来做桌布、窗帘布,确切是便宜又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