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1页/共3页]
扣撤除沙洲,采石矶南北两岸的水域,最窄处加起来也就独一四里宽。
采石矶位于京兆府当涂县境内,东距金陵城七十余里,西邻繁昌县,北岸就是大梁东湖府的武寿县。
朝臣大多各自归去,但诸部侍郎及都虞候以上的将臣犹是还失魂落魄的留在崇文殿里。
炮击不需半日,就完整摧毁静海门的瓮城、城楼,虽说梁军战船在傍晚之前就已经撤回北岸,漫天囊括的烟尘也垂垂落定,但满目疮痍的残墟,带给大楚朝臣的骇然惊惧,却还迟迟没有消逝掉。
杨恩叫老仆将蔡宸请出去,内心却又迷惑,樊川河惨败以后就一向在宅子里养病的蔡宸,这时候跑过来找他做甚么?
“不管是早生情素,还是委曲责备,太后下嫁梁主、以全求宗族、朝臣,总比朽厦轰然垮塌,更轻易为那些等待着的人接管,只是首倡者所要背负的名声,倒是更恶了……”蔡宸说道。
目前驻守采石矶的三都御卫亲军,有两都乃是郭亮的嫡派,不管梁楚终究何去何去,他都不会看到跟随本身多年的部将,这时候就白白战死于疆场之上。
“你过来到底有甚么话藏着肚子里,无妨径直说来。”杨恩有着不耐烦的厉色说道。
杨恩简朴的喝过一碗药粥,坐到灯下,将金陵城防图展开,蹙着眉头怔怔的看了半晌,老仆走出去禀报:“蔡侯过来了!”
“老侯爷,你千万不能应这姓蔡的……”中间的杨府老仆也吓了一跳,顾不得蔡宸在场,忙跪下来劝止道。
…………
像是一座蛀透的朽厦,太多人想着看它轰然倾圮,好叫他们能另投门庭!”
“哀家累了,”清阳抓紧袖中的绢书,等了好久见满朝文武都没有一人献言献策,不耐烦的站起来讲道,“沿江如何守御,沈相、杨侯与枢密院、都督府两司看着办便是!”
“就拿老侯爷你来讲,以你与梁主及梁国诸臣的友情来讲,金陵沦陷,梁国君臣必以上宾相待,而后放舟江湖、行走河川,也是好不欢愉,倒是好过案牍劳形――而百年以后,世人也会铭记老侯爷你乃是大楚的贤能忠臣,”蔡宸持续说道,“倘若老侯爷你这时候主张投降,即便能挽救成千上万的无辜者免于无谓的殉葬,但身后免不了会被无数自谓狷介者吐一口唾沫,乃至后代还会觉得大楚活生生的断送在老侯爷你的手里,老侯爷或许将以大楚罪臣名入史册,那真是大大的得不偿失了……”
长江中下流地处冲积平原,两侧没有修建大范围的堤岸,汛期江水往两岸满盈,江面最为开阔的处所能够达到上百里。
这边除了三都御卫亲军外,两天前还告急从左武骧军、永嘉军抽调两都兵马,加强采石矶一线的防备。
世人非常惊奇的看向清阳,都不明白太后如何这时候摞下挑子了,又或者内心早就明白不管如何挣扎,都难抵梁军渡江的兵锋?
固然梁军在北岸集结也独一两万多兵马,但即便不考虑梁军借助强大的水军战船,能将北岸其他地区的兵马快速调到采石矶的对岸,崇文殿里的世人,也都感觉以现有的驻军守住采石矶的能够性甚是微小。
固然在场很多人能窥破顾芝龙的心机,却也没有谁站出来戮破,乃至侍卫亲军副都督郭亮也站出来拥戴:“顾兵部所言甚是,用兵之道,不过避实击虚、避短扬长,明知采石矶诸塞,皆在敌船炮击范围以内,使将卒死守,只会徒增伤亡,而无益大局。”
“寿王爷当初谋事时,暗中令人在贩子街巷暗传太后与梁主的秘事。固然这些传闻在过后都被压下去了,但老侯爷有没有想过,太后与梁主之间,一定就有那么明净呢?”蔡宸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