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望海楼[第2页/共3页]
另一人摇了点头,已有三分醉意,大着舌头道:“你还希冀着天子能斩邪留正?别做你的清秋大梦了!若要清算朝纲,早就清算了,还能比及明天?依鄙人看来,现在的政局已是一塌胡涂、不成清算!你感觉杨涟左光斗是君子君子,我倒感觉他们这些君子君子才是误国的蠢才!如果不是他们,神宗驾崩之时,说不定福王就能即位!如果福王即位了,…”
朱由检倒不清楚这“王府井”的由来,是以也饶有兴趣地听着店小二持续饶舌:“因为我们酒楼恰好能够俯瞰这王府井,故此取名‘望海楼’。既然名字里带个‘海’字,如果没有海鲜,那可就贻笑风雅了。公子您放心,我们楼里的海鲜,都是当日子时从大沽港快马运来的,数量极其有限。不是像您如许的高朋,也吃不到如许的新奇海产。”
店小二闻听此问,当即热忱地先容道:“这位公子有所不知,我们望海楼之以是得名,是因为楼旁有一眼井,喏,就是客长您身后这扇窗下的那眼。这井因在十王府街,就叫‘王府井’。京师别处的井水都是又苦又涩,唯有这王府井水质甜美清冽,是以远近闻名,每天打水的老百姓都排着大队。又有传说,这王府井实在通着海眼,井水如果安静,大海里也必定波澜不兴;若井水闲逛,那可不得了,申明海龙王就要兴风作浪了。”
中间的一小我从速捂住他的嘴道:“你疯啦?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语,若让人听了去,可就是抄家灭门之罪!”
朱由检听得心中直沉下去,心想按说现在方才是天启三年,离明朝灭亡另有二十年呢,如何现在人家都打到山海关啦?照如此速率,哥可就来不及跑了,用不着当天子吊颈煤山,都得让大辫子们包了饺子!
只听此人接着道:“我前日从邸报上看到兵部左侍郎王在晋的一篇奏章,上面说:‘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慢慢畏缩之于山海,而后再无一步可退!’传闻贼酋奴尔哈赤占有全辽以后,将辽西百姓尽数摈除到辽河以东,然后尽行搏斗,惨绝人寰。辽东局面如此腐败,朝中衮衮诸公却只知争权夺利,岂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有朝一日山海关又破,鞑子攻破京师,到时候玉石俱焚,看他们还争甚么!…”
他正如许想着,忽听中间一桌上的几个墨客模样的人,借着这噪杂的环境和几分酒兴,正在高谈阔论。
林佑坤身负保护宁王的重担,心机并不在吃上,只是浅尝辄止罢了。四姐妹更不消说,她们都颠末严格培训,在各方面都被死力打形成古典淑女。此时瞥见朱由检这副吃相,世人都忍不住悄悄蹙眉,想不到堂堂王爷,如何吃起饭来跟不要命似的,倒和要饭花子有得一拼。
他一时神情恍忽起来,前面的对话也没心机听了。待到那几个墨客分开,林佑坤却抬高声音对他说道:“尤公子,刚才中间那桌上坐的两人,是锦衣卫的人。这几名墨客,恐怕是要倒大霉了。”
未几时,店小二流水般将菜一道道地端上来。朱由检见以海鲜居多,迷惑地问道:“在京师也能吃到海鲜?新奇不新奇呢?”
一行人进了望海楼,顿时有跑堂的伴计走上前来殷勤号召。林佑坤本想选个僻静的雅间,朱由检却只想越热烈越好,挑选了顶楼大厅的一张靠窗的桌子。他与林佑坤及四姐妹坐了下来,林佑坤的几名部下,则假装互不了解,挑了几个散座别离坐下,实则悄悄地拉开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