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纸和墨[第2页/共2页]
褚凝对书画鉴定固然有些心得,但她本身倒是从未真正独立鉴定过一幅书画,能够说是毫无经历。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近代名流。
也就是说,写这幅字的人,是清朝,以及清朝以后呈现的人。
褚凝面前摆着的这幅字,所用的宣纸,就是她见过的最好的那一类。
宋庆龄留下来的书画,有很多都被拍出了高价。
纸是清朝的,墨也是清朝的,这写字人的身份固然还不能肯定,可褚凝却已经能判定出一个大抵的范围了。
抛开宋庆龄在政治上的成绩,她本人也是一名非常闻名的近代书法家。
也是因为这个启事,紫玉光墨给褚凝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哪怕历经两世,褚凝也没有将其忘记。
不熟谙的人并不清楚,宋庆龄有一枚印章戒指。
因为阿谁印章并非常见的方形,而是圆状的。
剩下的,就是看印章了。
面前这幅书画上的印章并未几,只要三个罢了。
这也很普通。
以是,想要鉴定一幅书画,从上面留下来的印章上,也能看出很多东西来。
当然,圆形的印章并不算太罕见,只是和方形的比起来,就比较特别少见罢了。
只是现在席瑜桐都已经开口相问了,听起来就跟测验似的,褚凝总不能不答复。
席瑜桐嗤笑一声,摆摆手道:“这么谨慎干甚么?我就是随口问问罢了,你看出多少就说多少,也没甚么大不了的。”
想了想,褚凝道:“我眼力有限,能看出的东西未几。如果有甚么说错的处所,还请席教员不要见怪。”
书画家们操纵宣纸的润墨性,节制水墨比例,下笔时疾缓有度,就能让终究出来的作品墨韵清楚、层次清楚。
有一墨难求的李墨,另有清朝四大制墨名家亲制的墨。
褚凝当初跟着外公一起糊口的时候,倒是在外公的书房里见过几方极品墨。
从古至今,历代制墨名家数不堪数,但真正能在大众心目中留下印象的,却没有几个。
曹素功的名声,也是由这时候才真正开端鼓吹开来。
不过,固然宣纸起于隋唐,但直到明清期间,宣纸的制造技术才达到顶峰期间。
而那印章戒指盖下来的印章,就是圆形的。
她外公就有一方紫玉光墨,视为珍宝,平时底子舍不得用。
面前这幅字所用的纸,用的是非常驰名誉的宣纸。
褚凝感觉,这幅字,恐怕真的是宋庆龄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