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党争之端倪初现[第2页/共2页]
“皇上……”
孙如游此前为礼部尚书,到内阁后分担礼节等项,闻言心中大惊,不明白为何少年天子为何有此动机,劝道,“皇上尚在冲龄,身日趋康强,自有诸神庇佑,现大位初定,若此时择‘万年吉壤’恐引天下臣民猜忌,请皇上三思。”
朱由校摆摆手,打断道,“在此好生监理,应效仿皇祖定陵,多设构造、不得在金刚墙(地宫墓墙)、墙壁、龙门石等处上留下任何指明地宫位置的印记,免得不孝子孙盗掘祖宗陵墓。”
“皇上,若陵殿工程并举,臣恐恐财用不敷,今又值多事之秋,臣乞皇上敕谕内臣,将宫禁统统传造尽为停免,即有不得已之役,待大工达成徐议停止。”
见孙如游不答复,朱由校又对方从哲说道,“迩来大臣纷繁求去,朕屡旨慰留,通不遵承。爱卿身为首辅,不但不助朕催促,反倒也称病求去,成何国体?”
“爱卿是指哕鸾宫?”
哕鸾宫夷为高山以后,司礼监王安奏应加快重修,以免不明本相的臣民误觉得天子虐待先皇遗爱,朱由校本觉得花消不大,也就从内帑拨十万重修。
朱由校盯着他很久,不再提陵寝之事,叹了一口气,“朕莹精新政,仿累朝祖制,倚任爱卿入阁理事,不过旬日,岂可因畏人言求去?”
朱由校订在旁的泾渭清楚的几人浑不在乎,召卖力修建光庙陵寝的工部左侍郎王永光上前,问道,“皇考陵寝何日兴工,何日可竣?”
“皇上……”
此时,四周漫衍着骆思恭带领的五百余锦衣卫缇骑,将朱由校保护在中间。除了内侍纪用外,伴驾的另有内阁方从哲、孙如游及兵科扬涟、御史左光斗等人。
“恩,朕已亲览此前所进图说,心甚慰。”
“臣遵旨。”
到定陵祭拜神庙厥后到天寿山西南南麓的朱由校订许弘纲在广州同葡人的构和停顿一无所知,这里将作为光庙陵寝地点。
“平身吧,待皇考安葬后,朕另有重担托付于你。”
孙如游看了看方从哲,喏喏不言。
朱由校负手站在山前,昂首瞻仰远处巍峨的天寿山,感受本身纤细非常,想起克日遭受,对方从哲、孙如游招招手,“择机让礼工二部并懂堪舆之士将朕百年以后陵寝选定吧。”
朱由校订他言必称尧舜的风俗不觉得然,打趣道,“外无良将戍边,内无老成帮手,试问,朕何故成尧舜?”
“……”
方从哲见天子执意不松口,无可何如,“尤望皇上念臣一心朴忠,此后慎起居以保贵体、勤披览以习政几,裁非分之恩、节不时之赏以昭俭德,长此以往,则尧舜之治旦暮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