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沧海月明[第3页/共3页]
足见人如果能师法大道的美德,“诸恶莫作,众善推行,清净其意”,便是羽士。并非穿上道装的才是!羽士,乃是对于行道之人的尊称。
833—-836王屋山学道835的时候22岁
安史以后的唐朝,在大部分时候内,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固然有藩镇盘据,但它们相互管束,未对唐朝构成本色威胁),军事上的强大(内战虽胜负难言,对外仍然胜多败少,劲敌渐次消弭),经济规复、生长,经济格式未变,文明繁华昌隆。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唐朝的民风仍然是健旺、豪放、主动、向上,如果说与安史之前有甚么分歧的话,那就是沧桑感减轻,晚期则有一些和顺气味。中前期的唐朝,对周边各国仍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难怪唐朝被称为“盛唐”,这个“盛”字岂止是安史之前,而是全部大唐。
我们说过,唐玄宗(李隆基)以宗王的身份,依托政变当上天子后,到处防备他的兄弟、子侄觊觎帝位。他将宗室诸王锁进【十六宅】,用锦衣玉食的糊口耗费他们的大志壮志。一百年下来,将一个豪杰辈出、叱咤风云的巨大师族变成了一群酒囊饭袋。
“蚕老一时,樱熟一晌。樱桃花和桃花差未几,花瓣少在今洛阳市内,顺瀍河溯流而上数里,在流经瀍河的邙山深沟里,有一个小村名叫樱桃沟,此沟合法瀍河上游,颠末瀍河以及山洪的积年冲刷,构成一条南北深壑,两边土壁,【高达数十丈,耸然耸峙,如刀斧削成。】村人在【满沟遍植樱桃树,】每当春季樱桃成熟时,满沟遍壑高凹凸低千红万绿。连绵数里,非常壮观。故被称为“瀍壑朱樱”。
829移居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赏识李商隐的文才,对其非常正视,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
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史载,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甫一上位的唐宣宗就下旨敕新吴县百丈禅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这类诡异行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人们不由要问,为何地处偏僻的百丈寺有如此隆恩?
若修道之人,削发而不清净,传度而不守戒,亏负太上教诲,乃是玄门之罪人也,如何能称为羽士?而我们浅显的刚入门的学道之人,最多只能算是“道人”,是不敢自称为羽士的。
那是火星,在苍穹中时而自西向东,时而自东向西,亮度也时大时小,窜改无常,让尘凡中的人感到利诱。古书上都称它为“【荧惑”】
【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