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半碗鸡汤[第2页/共2页]
两个仍然健在的阿婆被他写死,街口那位明显就四肢健全、活蹦乱跳的修鞋匠则成了残废,另有隔壁某邻居的女儿,不幸发了疯。独一略微实在点的,是他隔壁的隔壁家的小儿子――这位仁兄是真的死了,80年代严打期间造了把土枪出去抢了10块钱,成果判了斩立决。但林淼不敢写得如此富丽,因而脑洞稍开,就改成了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车祸悲剧。
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才是林淼年青装逼时惯常利用的大杀器――半碗鸡汤。
林淼内心感到很痛苦,为甚么本身的装逼状况永久都活不过12小时。本身的老妈真的是――就算和她一起看《阿甘正传》这类电影,她也能把话题扯到“这女报酬甚么那么坏要给男主戴绿帽而男配角为甚么这么傻连如许的女人都要”这类题目上。奉求!这特么是重点吗?这特么是重点吗?!!!妈,亲妈!你就不能给你儿子留哪怕一点点的装逼空间吗?
所谓半碗鸡汤,实在是一种很高超的创作技法,普通非科班出身的人很难谙练把握这门技能,只要像林淼这类长年和笔墨打交道,又有十余年堆集下的丰富写作经历的人,才气达到想如何玩儿就如何玩儿的境地。如果详细举个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有一篇非常广为人知的半碗鸡汤代表作,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林淼很对劲本身搞出的这个套路,然后抬手看看表,3点52分,爸妈应当快返来了。
开篇至今,林淼家四周的邻居但凡是被他借来当文章配角用的,全都没甚么好了局。
比方末端如果要写拜别,中间便能够写得尽量热烈,写出欢聚的感受;再比如末端要写或人宁静地寿终正寝,中间便能够写他几十年的糊口不易,艰苦求存,却死如灰尘。一样的事理,如果中间非要写到或人暴毙而亡,末端便能够来个重生命的出世。
林淼揉了揉手腕,文思还未退去的脑海中,又对这本书的套路产生了新的构思。
眼下,林淼已经断断续续完成了《小院杂谈》的8个小章节。
总之就是要假装成很有哲学内涵的模样,是非相形,高低相倾,朝着读者的心头用劲,一字一句,打进浏览者的心脏,打得他们心脏病发。最首要的是,写法必然要往死里矫情!
前500多字描述章节主题,不管从瞎编汗青或者胡扯地理风采动手,力求以最俭朴无华的笔墨,做出最以假乱真的结果,让读者产生一种为之寂然起敬的高逼格感官体验。
在持续搞死搞残这么多人后,写到明天,林淼俄然感觉不能再这么冷视生命了。
每篇篇幅被严格规定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的小章,被他精确地分别红了三个部分。
话说中间部分和末端部分,实在是能够对比照应起来的。
林国荣和江萍嘻嘻哈哈地走出去,那欢畅的笑声,两嗓子就把林淼几个小时堆集起来的装逼感打击得一丁点都不剩。
站起来走到阳台,昂首看看天气,天气略显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