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刘铭传出海[第2页/共3页]
如此过了七八日,性急的刘铭传耐烦渐失。那日,宋骁飞提出要看看刘铭传家藏的古铜盘,这东西是1864年4月,刘铭传带人霸占常州时,在原承平军将领陈坤书的护王府的马厩里获得的,拿回家后,一有客人来便搬出来夸耀。光绪帝的教员翁同?是骨灰级的古文物粉丝,平生最大癖好,除了书法,就是古文物,曾派人重金采办此盘,刘铭传不买账。
“啊?你说甚么?十年?”刘铭传如闻好天轰隆,他还觉得宋骁飞是代李鸿章来请他出山的。
刘铭传说:“如果我不拿出铜盘又如何?”
出征的汽笛声响了,宋骁飞站在商船的船面上,手握李鸿章给的锦囊,海风吹起他的衣衿,现在他豪情万丈,望着渤海翻滚的浪花,按捺住了内心的冲动,在心底冷静地喊着:“小日本,你们等着,宋骁飞来也!”
到了翁府,翁同?看在古铜盘的面子上,会晤了宋骁飞,但让他保奏刘铭传,翁同?笑着打呵呵,一个劲让宋骁飞喝武夷山的白茶。
“哦,你说说看。”翁同?用手指触摸着古铜盘上的一百多个铭文,此盘既是文物,还具有书法代价,他怦然心动。
宋骁飞问刘铭传:“刘大人,这铜盘叫虢季子白盘吧,看铭文我没猜错的话,它是西周期间的宝贝。”
宋骁飞安息了一晚,第二天便马不断蹄地赶回厩,拜见翁同?。
姗姗来迟,边走边说:“我还觉得中堂大人朱紫多忘事,把我刘或人给忘了呢。”
李鸿章点点头,叮咛说:“海上不比陆地,你们多保重!老夫备好拂尘酒,等你们班师。”
“我会将此盘送给翁同?学士,让他保奏你去朝鲜,打日本人。”
那天骄阳当空,氛围又湿又热,宋骁飞跟着一个穿黑马褂的管家,从东南角的吊桥进屋,圩内便是内壕沟,每座吊桥处均有门楼,有两位背着洋火铳的高大师丁保护。宋骁飞一看这些仆人,身子挺得笔挺,精力得很,较着受过军事练习,他想,估计刘铭传在家也没闲着,内心便多了几分掌控。
宋骁飞还是对峙说:“第三,我并不是要拿古铜盘来奉迎大人,实在是朝鲜毗邻东北的龙兴宝地,对我大清国来讲,不得不保。翁大人身为帝师,比我更清楚这一点在两宫太后心中的分量。”
看完铜盘,宋骁飞说:“恭喜刘大人。”
宋骁飞点点头,坐在客堂的梨木椅子上等待。过了半个时候,汗透后背。刘铭传手里拿了一本《大潜山房诗稿》
临别,刘铭传抱紧李鸿章告别,道:“这一次,刘六麻子和兄弟们必然不会让中堂大人绝望!”
1875年7月15日,中元节,祭奠完先祖,刘铭传便赶往了天津。他和宋骁飞要了两艘大商船,外加从赫德手中采办的四艘“蚊子”兵舰,在天津机器制造局弥补足了火药炮弹,带着全部武装的五千待罪淮军,从天津港口,浩浩大荡往朝鲜西海岸的江华岛开去。
“别的,两宫太后都晓得翁大人和李中堂有父死兄徙的私仇,如果你才气保淮军将领和五千待罪之人,太后和天下人天然会佩服翁大人的气度如大海一样宽广。”
刘老圩在明天安徽氏肥市西乡大潜山北麓的三四里处,是一座三进三出皖中民居,呈凹字型,马头白墙,青苔小瓦,一条金水河绕圩而过,四周是深壕和石围墙,围墙上配五座堡垒、炮台,东南、东北角两座大吊桥,要进屋就得放下吊桥,跟当代的守城一样,这也难怪,刘六麻子平生杀人无数,此时赋闲在家,天然要防备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