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第三章 煮盐[第2页/共2页]
这一世当然想做一番大奇迹出来,起步就是要先获得财帛。
正在这时,张世强跑了过来,面色惨白,神采非常丢脸。看着张守仁,嗫嚅道:“大人,韩六来了,喝醉了酒,在堡中肇事。”
全部百户,除了张守仁最大外,平时依托的就是两个总旗和十个小旗官,多数是张氏族人,也算是张守仁信的过的亲信了。
这才叫,再回顾已经是百年身。
看来就是要靠海吃海了!
盐价又高,盐又精致,直接产盐的处所获得的好处倒是最小,大头全在官府和大的私盐估客手中,百姓吃不起官盐,就只能从私盐估客手中买盐,以是在山东本地一带,气力微弱的私盐估客很多,就是靠着把持私盐赢利。
这个小旗官虽未几话,不过看着还算精干。
怪不得这些军户一个个都是黑瘦黑瘦的,脸上都没有甚么神采。
“谁去送盐?”[
没有银钱,甚么大志壮志说出来都是笑话。
本身这里没有良田,也不是贸易发财的处所,人丁密度也不大,独一的好处就是靠海。
此人一脸髯毛,头发也有点发白,眼睛被烟熏的发红,双手粗糙乌黑,看着象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农。
海边熬盐是一个苦差,果不其然。
军户们都有百口大小要赡养,煮海为盐再加上捕些鱼虾,另有几亩远洋的薄田,一年的总支出是五六两摆布,如许的支出,也就是勉强不被饿死罢了。
张世强从未见他如此,当下大骇,赶紧退了几步。
面前是水天一色,六合之间,都是一片湛蓝的景像。[
张守仁点一点头,叮咛张世禄道:“卖了盐,拿我的那份银子,全买了麦子返来。”
盐场这里有一个叫张世福的主管,是个系铁牌的总旗官,也是张守仁的帮手。
在他的号令下,几十个军户不敢怠慢,放动手中的活计赶了过来。
“是,小人转到即墨县城去买。”
见此景象,张守仁忙摆一摆手,命令世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