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1页/共3页]
“陈家?他们还真敢想!”夏氏听了便面露不悦,在这里能被称为陈府的人家也就那一家,想不到到了这时候他们还在打着自家闺女的主张,若说不气也不成能。
夏氏正带着一群妇人赶制棉衣棉被,这是朝廷发放的任务,沿岸很多人家都被大水冲走,眼看大雨过后气候渐冷,如果没有棉衣棉被怕是要把人冷坏了,但要等着朝廷发放这些物质还不知要到何时,就策动百姓帮着想体例。
花媒婆却劝道:“夫人也莫气恼,虽说陈家已大不如前,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能说陈家还没有点有权势的故交旧友,婆子我跟夫人说下也是先跟您打个号召,陈家既然把这件事托给婆子我,婆子没权没势也获咎不起陈家,大要上还得给陈家办事,不然陈家真找了别人,就一定会像婆子这般与夫人交底,再暗中使些手腕,二蜜斯即便不肯嫁进陈家,也难保不会坏了二蜜斯的名声。”
像这场水患,谁家人没听朝廷的公告去救灾棚出亡,而一家人被大火冲走,另有谁家趁别人家去了救灾棚,挨家捡漏得了很多好东西。另有镇上发放救灾粮了,传闻谁家为了多打一份口粮分几处冒领,被朝廷查出来游街示众……
花婶子从速扶住夏氏,又说了一些关于陈家的筹算,花媒婆这才告别分开,夏氏让人给花媒婆把之前筹办好的菜拿着,又给塞了一块十两银子的荷包,花媒婆道过谢也没推让,她就是吃这碗饭的,今后对姜家的事多上点心,有功德也多想着点,毫不坑他们也就是了。
夏氏神采僵了下,想到自从买了花旺家的地和屋子以后,花媒婆对他们一家开释出来的美意,便笑道:“花婶子看得起我,不过添双碗筷的事,有何不成?”
若今后姜方能考个功名还好说,若考不上功名,他们如许一家子进京,就凭着姜云浅的医术或是薰香丸,想要在都城站住脚,何其难啊。
姜方返来时喝了些酒,身上带了很多酒气,人也兴趣实足,现在姜家在村庄里风头一时无两,姜方做为姜家的当家男人也脸上有光。
固然有人质疑他们为何不去镇上喝朝廷发放的汤药,但姜家都没说甚么,村民们也不好说的太多,归正都是姜家的东西,他们愿给谁,别人也无权置喙。
就是颠末之前翟翠枝的事,连翟家人都跳出来替姜家人说好话,别人更不会没眼力见地拿这事来讲事了。乃至有人如果提起这件事,立马就会有人眼他急,现在的姜家在别人眼里就是崇高的、不成侵犯的。
又因花媒婆是花旺的姑姑,常日见着了也不会冷着脸。
那些人得了汤药后都装进带来的陶罐里,只说是要带归去同家人一同喝,姜云浅也都轻浅地笑笑,她天然晓得这些人是要带回陈家去,既然他们能过来讨药,想必是陈家已经思疑朝廷发放的汤药是出自她手,那就让他们带归去验看好了,归正两种药虽大抵类似,却又不尽不异,有岐王替朝廷赈灾在先,她也不怕陈家会对于她。
倒没人对夏氏的表示不满,人家是秀才娘子,那里是她们这些山野村妇可比的,能坐下来跟她们一起说话、做活,已经是随和的人了,更不要说姜家还拿出药材熬了防治瘟疫的药给世人喝。人家夫人不喜论人是非,又是话少的,谁还会拿这个来怪她?
吃过了饭,夏氏打发孩子们都回屋歇着了,这才让人上了茶,对花媒婆也没多客气便问道:“婶子之前饭桌上说的话是何意?还请婶子明示。”
夏氏想到这里就对进京没多少等候了,可都城里另有让她一样放不下的宗子,真让她如何想都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