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两首好歌[第2页/共2页]
李牧点了点头,笑道:“你再看看下一首。”
细心看歌词的注释,苏映雪很快就被完整吸引了出来,越往下看,就看得越投入,而神采也就越惊奇。
苏映雪说:“这两首歌都非常不错,如果杜薇真的有一副好嗓子,这两首歌必然会火遍天下的。”
听完这两首歌,苏映雪感受本身已经被李牧的才调完整征服,想来也为本身感到荣幸,如何也没想到,本身的男朋友竟是这般优良、出众。
这首词固然算不上是林夕最一流的作品,但还是不能袒护它本身的亮光,记念本身就是一种情怀,而这首歌的歌词绝佳的衬托出这类特别的情怀,同时还让人开端等候将来,等候“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等候“相互亏欠、藕断丝连”。
李牧点点头,笑道:“那就定这首歌做电影的插曲吧,但愿杜薇跟你想的一样。”
杜菲本身是一个欧化非常严峻的年青人,不管是音乐还是文学,还是宗教与修建美学,在她内心,都更偏向于西方气势,对话语音乐,她本身就很少去听,并且真正能算得上喜好的,也是少之又少,如果论华语乐坛的词作者,她唯佩服两小我,一个是林夕,一个是黄霑,林夕的词细致、柔情、缠绵悱恻,情到深处能够仅凭一两句话就让人潸然泪下;而黄霑则是大气澎湃,几句词勾画出弘大澎湃的气场与风采,豪宕至极。
而面前这首《仓促那年》,很有林夕写词的气势,固然比不上林夕顶峰级的作品,比方《红豆》,但也绝对能够和林夕大部分的作品比拟肩。
整首歌词几次看了好几遍,苏映雪才抬开端来,看着李牧说道:“这首歌词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要先听你唱这一首……”
大洋此岸的杜菲正在上中午候,接到陈泽的电话、传闻歌词已经发过来,立即便翻开邮箱检察,看完以后,惊奇的半天合不拢嘴。
下一首是《仓促那年》,如果说《我的歌声里》是一篇优良的高中生作文,那么《仓促那年》能够算得上是大师级的好文章了,二者歌词的差异在李牧看来,中间起码还隔着两个汪锋。
李牧把写着《仓促那年》以及《我的歌声里》歌词的A4纸递给她,说:“这是两首歌的歌词,你先看看,看完给个评价。”